⒈ 亦作“本指”。亦作“本恉”。
⒉ 原意。
⒊ 主旨。
⒈ 亦作“本指”。亦作“本恉”。
⒉ 原意。 《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泄公 ﹞問 張王 果有計謀不。
引高 ……具道本指所以為者王不知狀?!?br />漢 蔡邕 《月令問答》:“前儒特為章句者,皆用其意傳,非其本旨?!?br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皆由為政不能節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穡,無業之僧,空國賦算,非大覺之本旨也?!?br />宋 陸游 《跋南城吳氏社倉書樓詩文后》:“人不可知,吝則嗇出,貪則漁利,怠荒則廢事……惟學則免是三者之患,而社倉雖百世可也。此吾兄弟之本指?!?br />清 李慈銘 《王選<續古文辭類纂>跋》:“姚氏 之書,本不必續者也……蓋自為一家之學而已,非甄綜古人也。祭酒乃自 乾隆 至 道光 已得三十九家,非 姚氏 之本恉矣?!?br />章炳麟 《文學說例》:“前世著述,其篇題多無義例……穿鑿者或因緣生義,固無當於本恉也?!?br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孤鴻--致成仿吾》:“如他不贊成早期的政治革命之企圖,我覺得不是 馬克思 的本旨?!?/span>
⒊ 主旨。
引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節:“‘從容中道’,這就是《中庸》的本旨?!?/span>
⒈ 原有的或主要的宗旨、意向。
例如:「該校教育的本旨在培養國小師資?!?/span>
近原意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優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請以各學校實際情況為主!內容侵權或錯誤投訴: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200197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