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夏】單字解釋
夏:基本詞義 ◎ 夏 xià 〈名〉 (1) (會意。據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頁( xié ),人頭。臼( jù ),兩手,攵( suī ),兩足。合起來象人形。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2) 同本義。也稱華夏、諸夏 [Chinese] 夏,中國之人也?!墩f文》。 朱駿聲曰:“就全地言之,中國在西北一小隅。故陳公子少西字夏,鄭公孫夏字西?!?(3) 泛指中國 [China] 蠻夷猾夏?!稌に吹洹?。 孔傳:“夏, 華夏?!?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豆騻鳌こ晒迥辍?。注:“諸夏外土諸侯也。謂之夏者,大總下上言之辭也?!?此之謂夏聲?!蹲髠鳌は骞拍辍?。服注:“與諸夏同風?!?東夏之命?!秴问洗呵铩げ旖瘛?。注:“東方也?!?(4) 又如:夏盟(古代華夏諸國間的結盟);夏聲(古代中原地區的民間音樂)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
諸:基本詞義 ◎ 諸 諸 zhū 〈動〉 (1) (形聲。從言,者聲。本義:辯,問辯) 同本義 [argue;dispute;debate] 諸,辯也?!墩f文》。按,者亦意辯詞也。 諸諸便便,辯也?!稜栄拧?窮研細諸問,豈得信虛辭!——《敦煌變文集·燕子賦》 (2) 又如:諸問(問辯) 詞性變化 ◎ 諸 諸 zhū 〈形〉 (1) 眾;各 [all;various] 諸郡縣苦秦吏?!妒酚洝り惿媸兰摇?西和諸戎?!度龂尽ぶT葛亮傳》 諸道橋梁?!顿Y治通鑒·唐紀》 (2) 又 諸將皆失色。 諸越則桃李冬實。(諸越,即“百越”,指兩廣地區。)——宋· 沈括《夢溪筆談》 諸峰之頂,亦低于山頂之地面?!巍?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仆必能從諸君子之后。(諸君子,指譚嗣同等)——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率諸少年?!濉?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諸余(諸般;種種);編輯部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