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臨沂雙月園學校,是山東雙月園發展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于1997年投資創辦的一所寄宿制民營學校。學校占地560畝,建筑面積17萬多平方米。學校于2000年10月通過省級規范化學校驗收,成為山東省民辦學校中第一所“省級規范化學?!?;2005年6月通過美國國際與跨地區認證委員會(CITA)認證。學校學段設置分為幼兒、小學、初中、高中——15年一貫制。 學校景色宜人,環境幽雅,文化氣息濃郁,是省級花園式單位;硬件設施完備,除基本教學設施外,圖書館、音樂館、美術館、科技館、實驗樓、國際標準的塑膠跑道、乒乓球館、舞蹈房等專業館所一應俱全,并且配備良好,如音樂館,配有鋼琴110多架,設有數碼鋼琴教室、古箏教室、揚琴教室、手風琴教室等專業教室,管樂、民樂齊全(擁有管樂隊和民樂隊);教學輔助設施完備,如現代遠程教育衛星信息網、高性能千兆校園網、少年電視臺、校園廣播站、少年氣象站等。所有教學樓和學生公寓均配有中央空調。教學資源充足、完備,能夠保證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而且能夠充分利用,以保證學生的成長以及老師的進步發展需要,從而形成了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此外,學校還設有保健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24小時保衛,科學營養配餐,生活老師的精心呵護……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安全、溫馨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學校十分注重人文環境建設,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和實踐,尤其是近幾年以來,思路漸漸清晰,學校文化的構建得以實質性的推進,學校文化的內涵在建設的過程中,通過進一步的提煉和思考,得以逐步的豐富。目前,雙月園學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體系,得到了專家學者和教育同行的認可與好評。雙月園學校的學校文化已經成為雙月園學校的無形資產。 “人營造環境,環境改造人”,徜徉在優雅的校園,處處能夠感受到文化的氣息,木石花草,因為有了文化而有了感染力,我們用教育的情懷為孩子心靈營造了一方潔凈的天空和精神的樂土。在教育和教學上,學校堅持多元智能觀,采用小班制(每班20—36人)授課,實行分層次教學,充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學校堅持“特生特教,特苗特育”的育人原則,堅持以差異化的教育,促進全體同學的差異化進步與發展,我們將其概括為“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觀”。重視特色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學校除嚴格執行新課程標準,開足選修課外,在俄語、法語、鋼琴、小提琴、古箏、揚琴、二胡、舞蹈、表演、繪畫、健美、健美操等特色選修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豐富的選修課資源,基本滿足了全體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程的需求。 師資是教育教學的關鍵。為此,學校擯棄“人事”觀,堅持“人力資源”觀,面向全國招聘教師,并積極開發人力資源。經過近10年的積累,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師資源優勢。為強化英語教學,學校聘請了英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外籍教師(一般為5—8名),原汁原味的英語口語教學讓學生的英語更勝一籌;暑假國際語言村和短期出國留學活動的開展,也促進了英語教學。 借助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在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并屢創佳績。對學生的考評,早在2001年級納入當地教育系統,參加市、區兩級教育局組織的統考。小學除參加統考外,我們主動與臨沂市實驗二小、沂水實驗小學等結成友好關系,不定期組織聯合考試;初中與臨沂9中、羅莊初中等結成友好關系,不定期組織聯合考試。這些措施和活動的開展,有效地促進了教學。 高中部的教學質量最直接的是用高考成績來衡量。我校已連續6年參加高考,六年來,共有2352名學生升入本科院校,本科總錄取率達70%以上。先后有361人考入國家“211工程”重點院校,先后有郭小帆、高蒙、孫清華、趙新光、李振亞、胡順濤、李杰、徐小娟、王文、陳為芬、南楠等11名同學考入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其中,郭小帆同學獲得2003年高考山東省文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還有劉秋軍、李宗貴、趙士棟、劉金濤、侯猛等100多名同學被復旦大學、浙江大學、
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美院等中國名牌大學(全國排名前10位大學)錄取。 學校自創辦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學校先后被認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實驗學校、中央教科所《民辦教育理論·政策·實踐研究與實驗》國家級重點課題實驗學校、曲阜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實踐基地、山東省教育廳臨沂師范學院基礎教育課程研究試驗基地、省級規范化學校、美國CITA資格學校、省級示范幼兒園、中國音樂學院校外考級培訓基地;2003年被評為全國先進民辦中小學。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前后有朱镕基、吳官正、姜春云、周鐵農、錢正英、曹志、李鐵映、張高麗、李春亭、張瑞鳳、吳愛英、陳建國、宋法棠等國家和省領導到我校視察指導,對我校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并對我校的發展寄寓了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