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封面
晉江市豐光中學位于內坑鎮葛州村,原為附中校(1969年豐光小學附設初中班,時稱豐光學校)。1991年8月脫離小學,升格為獨立初中校。2005年12月通過泉州市普通初中達標學校驗收?,F全?,F有22個教學班,學生1200多人(其中外地籍學生200多人),服務區學生來自葛州、潭頭、長埔、砌坑、后坑、呂厝、田邊、上方、霞美、前洪十個自然村。教師68人(其中高級教師3人,一級教師21人,二級教師34人,三級教師10人)。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務實、銳意進取的年輕化的領導班子和一支愛崗敬業、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多年來,學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生態差異,讓每一個學生成為他最應該和最可能成為的那個人”為目標,始終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素質為重,創新為先”的辦學思想,在教師中樹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進步”的培養目標,盡力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努力為每一位的學生終身幸福及和諧發展奠基。學校一步一個臺階,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成為一所聲譽良好、質量較高、特色突出的初中校。幾年來,學校榮獲了“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泉州市學籍管理先進單位”、“泉州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泉州市先進教工之家”、“泉州市五好關工委”“泉州市普通初中達標學校”、“晉江市文明學校”“晉江市素質教育先進校”、“晉江市創安先進單位”“晉江市平安校園”“晉江市普法工作先進單位”“晉江市先進關工委”“晉江市優秀家長學校”“晉江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學校堅持以德育人,推行多年的“德育銀行”富有成效,把學生的各種表現細化成具體分值,有獎有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把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我行動。另外,導師制、班級小組管理模式、值班周管理辦法都是我校自有的德育品牌,各種管理辦法多管齊下,形成了很好的教育合力,努力做到讓學生欲成才,先成人。學校堅持以制度立校,以制度治校。經過充分的醞釀、周密的討論,學校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學校管理制度,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推行,切實實現事事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大大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校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給學校教育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機,學校教育質量逐年穩步上升。幾年來,參加各種競賽捷報頻傳,每年的中考會考成績均居晉江市同類學校前列。學校重視科研興校,以研促教。全國“十五”重點課題《關于開發體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研究》我校子課題《農村中學如何根根據學校條件開展拓展性體育課程》已于今年順利結題,并獲得了全國二等獎;語文組國家級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已順利開題,并編印了校本課程《中華蒙學讀本》,把國學精粹《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聲律啟蒙》編入教材,每周安排一節課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厚學生的積淀,促進語文科的學習。學?;@球特色十分突出,2005年學校被泉州市確定為籃球傳統校,被晉江市少體校確定為籃球分校。校女籃有專職教練兩名,對優秀隊員實行津貼制,優秀的主力隊員每月可領取30元的生活補貼。校女籃自1999年組隊以來,蟬聯晉江市初中生籃球賽女子組十連冠,多次代表晉江參加泉州市級比賽,獲得前三名十余次。今后,學校將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再鼓干勁,再作創新,彰顯學校特色,努力使我校女子籃球隊能夠沖出泉州,走向全省及至全國。如今全校師生1300多人。但學校占地面積狹小,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建筑面積、生均綠化面積均遠遠不夠,無法滿足學校發展最基本的需要。發展至今,雖然每年都有經費投入,但都只能是修修補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建設規模跟不上新時期教育發展形勢的主要矛盾,占地面積成為制約學校發展最主要的瓶頸。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為了從更高起點,更高要求,更高標準規劃辦學條件,讓服務區的孩子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學校遷建成為當務之急。2007年9月9日,晉江市楊益民書記率市直有關單位及內坑鎮領導到豐光中學關心指導,看到了豐光中學生均占地面積遠遠不足,辦學條件也十分簡陋,楊書記當即批示鎮、村、校著手籌備遷校事宜。2007年10月12日,鎮黨委政府到豐光中學現場辦公,選定葛州村路邊下(位于現校址往西100米處)一塊70余畝的地塊作為新校址。如今新校區征地已基本完成,初步完成了規劃設計,新的校區將臨溪而建,空氣清新,交通便捷,從鎮政府到達新校區均有寬達8米的水泥道路。展望未來,前景如畫,不久的將來,一所教學設備現代化、校舍布局合理化、辦學條件標準化、校園環境優美化、師資結構合理化、教學質量優良化、體育辦學特色化的晉江西部農村優質達標初中校將呈現在人們眼前。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優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請以各學校實際情況為主!內容侵權或錯誤投訴: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200197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