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員安輿
員安輿,字文饒,仁壽(今屬四川)人。仁宗皇祐中進士(清道光《仁壽縣志》卷三)。官終屯田員外郎。卒后鄉人私謚文質先生。與蘇洵、文同有交。事見《九華集》卷二一《左奉議郎致仕員公墓志銘》。

[宋代] 侯遺
侯遺,字仲遺(《金陵詩徵》卷五?!吨另樻偨尽肪硪痪抛髦僖荩?,句容(今屬江蘇)人。隱居茅山,創書院,教授生徒,積十馀年,自營糧食。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王隨知江寧府,奏請于茅山齋糧所剩莊田內給三頃充書院贍用,從之。明弘治《句容縣志》卷六有傳。

[宋代] 張芻
張芻(一○一五~一○八○),字圣民,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仁宗時進士。補江州司戶參軍。遷國子直講、同知太常禮院、史館檢討。至和元年(一○五四)落職監潭州酒稅(《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六)。歲馀,通判揚州,擢淮南轉運使。歷知數州。神宗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六。事見《長興集》卷一七《張公墓志銘》。

[宋代] 鄧深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紹興進士。試中教官。入為太府丞,輪對論京西湖南北戶及士大夫風俗,高宗嘉納。提舉廣西市舶,以親老求便郡,知衡州,盜望風帖息。擢潼川路轉運使,鹽酒虛額,久為民害,深請蠲除之。守令貪污,即劾奏。虞允文貽書,稱其“不畏強御,思濟斯民,挺然之操,未見近比?!焙笠猿⒋蠓蛑率?。愛居東湖之勝,筑室曰明秀,終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宋代] 閻灝
閻灝,新繁(今四川新都西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范忠宣集》卷三《和閻灝屯田五十歲元旦感懷》)。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為秘書丞(《宋詩紀事續補》卷一三)。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為太常博士(《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五)。官至屯田員外郎(民國《新繁縣志》卷二三)。

[宋代] 傅誠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至叔,號雪澗。嘗從朱熹游。孝宗淳熙八年進士。調永春尉,從侍郎黃艾使金。寧宗開禧三年,參政張巖督視江淮軍馬,辟為幕僚,著述皆出其手。嘉定初除國子博士,遷太常,憂國勢不振,力諫寧宗奮起治功,言甚鯁切。后官至司封郎中。有《云泉霜林遺稿》。

[宋代] 都貺
宋撫州臨川人。第進士。哲宗元符中累官鴻臚卿。每上朝,帝虛己咨問,貺據經而對,多見嘉納。為梓州轉運使,提押西川四十五州,頗有佳績?;兆诔鐚幦?,坐議棄湟州,貶監撫州酒稅,入黨籍。五年,復為朝散郎。

[宋代] 洪浩父
洪浩父,名不祥,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一作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類說》卷一八)。生活于仁、英、神宗三朝。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五引《上庠錄》。

[宋代] 凌策
(957—1018)宋宣州涇縣人,字子奇。太宗雍熙二年進士。歷西川節度推官,以強干聞。累官職方員外郎、知廣州,請由英州大源洞伐山開道,直抵曲江,人以為便。后拜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知益州。在劍外凡六任,所至有治績。進拜給事中、權御史中丞。官終工部侍郎。

[宋代] 梁子美
宋鄆州須城人,字才甫。梁彥昌子。哲宗紹圣中提舉湖南常平。時新復免役法,子美先諸路成役書,擢提點刑獄?;兆跁r累遷直龍閣閣、河北都轉運使,傾漕計以奉上,至捐緡錢市契丹北珠以進,遂致位通顯。后以疾罷為開府儀同三司、提舉嵩山崇福宮。善屬文,尤工詩。有《耆英集》。

[宋代] 郭載
(955—994)宋開封浚儀人,字咸熙,一字厚之。以蔭補右班殿直,累遷供奉官、閣門祗候。太宗雍熙初,提舉西川兵馬捕盜事。四年,加崇儀副使。端拱二年,擢引進副使、知天雄軍。入同勾當三班,出知秦州兼沿邊都巡檢使。前此巡邊者多領都府兵騎以威戎人,所至頗煩苦之,載至悉減去,戎人感悅。淳化五年改知成都,隨招安使王繼恩鎮壓李順起義。尋卒。

[宋代] 朱蒙正
(1055—1118)邵武人,字養源。神宗元豐八年進士。為江都主簿,遇事能任責,以薦遷都昌令?;兆诖笥^中,以司農寺丞通判德順軍,時郡守武人,越常例贈遺甚厚,為所辭。后郡守坐贓除名,而蒙正無所累。

[宋代] 釋守慧
釋守慧,俗姓陳,興化(今福建莆田)人。住江州圓通院,遷潭州大溈山。政和中,三入內庭說法,賜號沖真密印通慧。為南岳下十五世,圓通旻禪師法嗣?!都翁┢諢翡洝肪硪蝗?、《五燈會元》卷一八、《續補高僧傳》卷一○有傳。

[宋代] 莎衣道人
(?—1200)朐山人,姓何氏。舉進士不中。高宗紹興末至平江。身衣白襕,晝乞食于市,夜宿天慶觀,日久益敝,以莎緝之。嘗游妙嚴寺,臨池見影,豁然大悟。人問休咎,無不奇中。有患疾者乞醫,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孝宗屢召不至,賜號通神先生。

[宋代] 丘雍
丘雍,宋(960-1279),嘗與陳彭年(公元961年—1017年) 等重修廣韻。有《校定韻略》五卷。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與丘雍等奉詔修訂《切韻》,修訂后改名《大宋重修廣韻》, 收字二萬六千余,為研究中古語音的重要依據;研究上古或近代語音,也要以此作為比較資料,是漢語音韻學中重要的韻書。參加編纂《冊府元龜》。所撰《江南別錄》,為記南唐義祖、烈祖、玄宗、后主四代歷史的原始資料。史載彭年官至貴顯而居室陋敝,所得俸賜,惟市書籍。

[宋代] 梁彥深
梁彥深(一○四四~一一一六),字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以蔭補將仕郎、守秘書省正字。通判青州、邠州。遷知沂州,徙單、邠、徐、齊等州。晚年提舉南京鴻慶宮?;兆谡土曜?,年七十三。事見《初寮集》卷八《南陽伯梁公神道碑》。

[宋代] 張保源
張保源,字澄之,深州束鹿(今河北深縣西南)人。累官通直郎。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坐上書妄議朝政,勒停,峽州居?。ā独m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四)?;兆诔鐚幦辏ㄒ灰弧鹚模?,入元祐黨籍。五年(一一○六),與監廟差遣(《元祐黨人傳》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