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猶狐死兔泣。
⒈ 猶狐死兔泣。
引《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鸞鳳之配,雖有佳期;狐兔之悲,豈無同志?!?br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二臣哭夏》:“我和你既有僚友之義,不免狐兔之悲?!?br />清 蒲松齡 《募葬郝飛侯序》:“惟冀縉紳先生,喜結人天之果;金蘭故友,共興狐兔之悲?!?br />李大釗 《厭世心與自覺心》:“異日者天涯淪落,同作亡民,相逢作 楚 囚之泣,或將興狐兔之悲矣?!?/span>
⒈ 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感到悲傷。明·朱國禎也作「兔死狐悲」。
引《涌幢小品·卷一六·黃叔度二誣辨》:「回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之不與,下之不能與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
Copyright ? mingxi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杭州優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請以各學校實際情況為主!內容侵權或錯誤投訴:841539661@qq.com 工信部備案號:浙ICP備200197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