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醫科大學創建于1947年,前身為關東醫學院。1949年關東醫學院并入大連大學,更名大連大學醫學院。1950年撤消大連大學建制,大連醫學院獨立。1969年大連醫學院舉校南遷貴州省遵義市,建立遵義醫學院。1978年學校在大連醫學院原址復辦,仍稱大連醫學院。1994年學校更名為大連醫科大學。學?,F已發展成為以醫學為主,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等多學科發展的醫科大學。
學校占地面積15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7.46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7億元。學?,F有17個黨政后勤管理機構,2個群團組織,22個教學科研機構,5個教輔機構,1所
中山分院,1所附屬衛校,14所附屬醫院(其中3所為直屬附屬醫院),120余個教學基地。
學?,F有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余人,本??粕?000余人,外國留學生1300余人。學?,F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4640余人,其中正高級職稱770余人,副高級職稱1000余人,博、碩士研究生導師1100余人。
學?,F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遼寧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15個,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F有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部級研究機構,1個部級實驗室,1個遼寧省重大科技平臺,11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學校設有18個普通本科專業。
學校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澳大利蒙納士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巴普洛夫國立醫科大學、古巴哈瓦那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38個國家和地區的101所高等院校和38個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其中,歐洲合作伙伴占三分之一。
學校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布局合理,均為國家衛生部審定的三級甲等醫院,總床位3500余張。附屬第一醫院是“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醫院”,為遼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教學醫院和醫療急救中心,在東北三省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二部住院大樓2002年投入使用,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原附屬第三醫院劃為附屬一院,為附屬一院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附屬第一醫院正朝著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醫院目標前進。附屬第二醫院是衛生部首批數字化醫院示范單位,各項醫療指標逐年提高,2003年成功兼并中國石化大連醫院,人性化設計的現代化門診大樓2004年投入使用,新教學病房樓即將建成,附屬第二醫院正向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院目標邁進。兩所附屬醫院在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心房顫動導管介入消融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方面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腦血管介入溶栓治療和器官移植等也跨入到國內先進行列。附屬第三醫院2012年11月20日舉行開工典禮,預計2014年底竣工 。
大連醫科大學新校園位于旅順南路海濱觀光帶的中段。新校園面積分為南北兩區,南區包括學校的主要教學區、生活附屬設施區和體育運動設施區等,共有45個單體建筑,北區為學校二期規劃項目。
傳承歷史,開創未來。全校師生正在為建設國內先進、特色鮮明、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醫科大學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