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科技學院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貴州大學與
貴陽金陽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合作舉辦的綜合性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學院2001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同年招生。2004年1月獲國家教育部首批確認,2005年6月成為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首批常務理事單位,2008年4月成為中國獨立學院協作會西南分會副會長單位。
學院位于貴陽市小關。校園占地面積361866平方米,生均面積為51.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00607平方米,生均面積為14.3平方米。
學院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把握現代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憑借高效、靈活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追求“專業職業一體化、課內課外一起抓、國內國外一條線”的辦學特色,走規模適度、內涵發展,以質量和特色取勝之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服務貴州為己任,更新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秉承“知行合一,世上磨練”的院訓,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健全人格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著力培養“有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強、適應面廣、綜合素質高”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學院先后榮獲“全國‘十一五’教學科研先進集體”、“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全國‘三八’紅旗集體”、“貴州省‘五好’基層黨組織”稱號。
學院積極貫徹教育部關于獨立學院“發展應用型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相繼設置了一批具有較強的市場適應性和社會服務能力的應用型專業,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培育新興特色專業,初步形成了“主干的應用型文科、精干的應用型工科”的學科發展體系。
學院現有文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商學、工學4個專業教學部和承擔全院公共課程教學任務的基礎部,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旅游管理、法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漢語言文學、新聞學、英語、藝術設計、表演、音樂表演、繪畫、舞蹈學等20個本科專業,并于2011年增設了表演專業空中乘務方向、英語專業翻譯方向與外事管理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物流方向等4個新專業方向;又于2012年增設了旅游管理專業航空服務方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方向、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品牌管理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民航機務維修方向、通信工程專業3G通信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物聯網工程方向等6個新專業方向,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藝術學等7個學科門類。
學院始終把師資建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舉措,師資隊伍年齡、學位、職稱、學緣結構合理,整體不斷提高?,F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7000余人,專任教師411人,其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教師278人,教授31人,副教授151人,有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近三年來,學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51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5項,省級課題43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308篇,2人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院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定期開展教學檢查、教學評估和教學督導活動,嚴格執行教學規章制度,教學運行平穩有序。
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隱形課程的主陣地作用,大力加強學生黨建工作,認真開展入學教育、軍訓教育、實事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畢業生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教學、管理、服務水平,在全院形成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
學院圖書館現有藏書近81.3萬冊、電子圖書190萬冊,有計算機公共實驗室、計算機軟件實驗室、計算機硬件實驗室、計算機單片機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物理實驗室、電子線路實驗室、電子工藝實驗室、新聞實驗室、播音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模擬法庭等各類教學實驗室20個,校外實習基地16個,實驗設備和教學儀器總值4000余萬元。
近三年畢業生平均學士授位率為92.3%,平均就業率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