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財經學院始建于1960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財經類院校。1979年恢復本科教育,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重建。1997年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0年與原內蒙古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內蒙古財經學院,2005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原內蒙古財稅職業學院和原內蒙古工商學校并入內蒙古財經學院,同年,以良好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經過近5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辦學層次逐步提高,實力不斷增強,為自治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坐落在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市,占地2026.9畝,校舍總建筑面積41.5萬平方米?,F設有會計學院、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財政稅務學院、商務學院、旅游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計算機信息管理學院、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法學系、公共管理系、外語系、中文系等4個直屬系,體育教學部1個直屬教學部。7個科研教輔機構。有41個本科專業(含7個蒙語授課專業)和17個高職高專專業。有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企業管理、政治經濟學等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會計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電子商務5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建成了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政治經濟學、企業管理等5個自治區重點學科,金融學、旅游管理2個自治區重點培育學科,會計學1個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點,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統計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等8個自治區品牌專業,財政學等14門自治區精品課程。目前,學院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普通本??粕?14000多人。
學院高度重視學科、專業、課程建設。目前,學院已經形成了以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六大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專業設置 學院現設有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政治經濟學、財政學、稅收學、會計學、統計學九個碩士專業;財政學、稅務、稅務(蒙)、投資學、金融學、金融學(蒙)、金融工程、保險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法學(蒙)、政治學與行政學、會計學、會計學(蒙)、財務管理、審計學、項目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蒙)、物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公共關系學、市場營銷、市場營銷(蒙)、物流管理、商務策劃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蒙)、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勞動與社會保障、資產評估、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等41個本科專業(含7個蒙語授課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酒店管理等17個高職高專專業。
師資 學院現有教職工1343人,其中專任教師75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專任教師39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80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到51.9%,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324人,占專任教師的43%。另外,先后聘請外籍專家41名。學院有自治區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6名,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10名,自治區高等教育人才培養“111”工程人選5名。
科學研究 學院現設有內蒙古經濟與資源開發研究所等7個專業科研機構,出版《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經管版和綜合版)和《內蒙古財院報》(蒙漢兩種文字),其中《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經管版)被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社科學報。近5年來,全院共承擔各級各類科學研究項目356項,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06項,其中,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和軟科學項目1項,還有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32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和軟科學項目7項,自治區教育廳項目118項,自治區教育教學研究項目19項。出版學術專著60部、教科書20余部,發表論文2288篇,其中發表在《經濟學動態》等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的有425篇。獲得國家和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勵81項,其中,獲自治區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18項。
教學設施 為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應用技能,學院建有經濟管理實驗實訓中心、網絡中心和各個專業的實驗室或模擬訓練教學設施。其中,自治區最大的文科實驗中心 ----經濟管理實驗實訓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計算機信息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會計實驗室、CAI實驗室、計算機中心、硬件實驗室被評為自治區“雙基”合格實驗室。目前實驗室面積達到4279平方米,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座位數達到6377個,教學儀器設備值 4292.5萬元,教學用計算機2356臺。學院圖書館現有館藏圖書102萬冊,電子圖書 14萬種(冊),引進了CNKI系列數據庫、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等11個數據庫;建成了1個館藏中文圖書書目數據庫,2個電子閱覽室,“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全面運行,初步實現了圖書信息管理服務現代化。學院已經建成了覆蓋全院的校園網,實現了教學及管理的信息化,在學院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了進一步拓展辦學空間,改善辦學條件,學院正在建設新校區。新校區建設分兩期進行,總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總投資近6億元人民幣。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建筑面積122648平方米。
素質教育 學院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與大學思想、文化教育并舉,努力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在突出抓好課堂教學和專業實踐的同時,注重發揮 “第二課堂”的作用,致力于學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大力營造濃厚自由的學術氛圍,有計劃地組織素質教育講座。學生社團眾多,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發展個性和提升綜合素質提供了寬闊的舞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CCTV”英語演講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活動中多次獲獎。2000年以來,有1000多人次獲得盛部級表彰獎勵,有551人被評為自治區優秀畢業生,有470人次被評為自治區三好學生,有463人次被評為自治區優秀學生干部。學院連續多年獲得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稱號。
招生和就業 學院面向全國16個省區招生。近年來,招生工作屢創歷史新高,2007年,普通文科100%全部以第一志愿錄取,普通理科的第一、二志愿錄取率為100%。多年來,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年底就業率一直在80%以上,位居自治區高校前列,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數量也不斷增加。2004年,學院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學院的畢業生遍及全國各地,他們以良好的政治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創新能力博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許多人已經成為單位的領導者、管理者和業務骨干。
面對高等院校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新形勢,學院制定了 “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發展綱要。到2010年,在校本科生規模要達到1.5萬人以上,碩士學位授權點擴展到20個左右,博士、教授分別達到百名以上。在“十一五”期間把學院建設成為一所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主干學科居于自治區領先水平,具有民族和地區特色的多學科教學型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