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職業學院是2004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在濟南教育學院、濟南機械職工大學、濟南職工科技大學三所成人高校合并的基礎上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濟南市正局級事業單位。學院立足濟南,面向全省及周邊地區,實施??茖哟温殬I技術教育為主,是集工、經、管、文、藝術等多學科,重點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綜合性高等職業學院。
學院目前共有四個校區,其中西校區、東校區、南校區位于濟南市區的中心地段,建校歷史長且辦學經驗豐富。西校區(原濟南教育學院)創建于1952年,是全國成立最早的成人高等師范院校,建校53年來教師教育成績斐然,被推選為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東校區(原濟南機械職工大學)和南校區(原濟南職工科技大學)分別成立于1980年和1979年,是山東省首批開展高職教育的成人高校,多年來高職教育成效顯著,分別為山東省成人高校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單位和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基地。學院新校區位于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鎮蟠龍山森林公園北鄰,占地95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設計在校生規模8000人,已經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積9。1萬平方米,可容納學生4000人。新校區環境優雅,具有現代氣息,是青年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之地。
學院目前設有10個系,37個本、??茖I,其中,高職專業30個,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軟件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金融保險、會計、會計電算化、國際貿易實務、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旅游管理、涉外旅游、餐飲服務與管理、應用英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文秘、學前教育、美術教育、裝飾藝術設計、攝影攝像技術等專業。其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被山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山東省高等職業學院教學示范專業,餐飲服務與管理專業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部級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學院還設有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歷史學(歷史與社會)、物理學(科學與教育)7個高師函授本科專業和英語、文史教育、教育管理等高師函授大專專業。還與
北京師范大學合作舉辦“教育經濟與管理”、“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課程班。
學院現有各級各類在校生逾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高職生6589人,普通??粕?02人,本??坪谏?479人,業大??粕?089人?,F有教職工530人,專任教師365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66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120人,學院在加強自身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還聘請了一批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工程師、技術員,企業經理來校任教。學院教學和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獲國家專利4項,獲部、省、市級科研成果獎20余項,參與完成省市研究課題6項,出版著作、教材94部,發表論文739篇。
學院教學設施完備,尤其重視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和設備的配備,建有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語音室、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室及數控機床、PLC、單片機、CAD/CAM、會計電算化、電工電子等現代化大型實驗室50余個,擁有各類教學用計算機2000余臺,以及機電實訓、實習車間和車、銑、創、磨、鉗、金屬切割機床等工種配套的加工設備100余臺套。學院還與濟南市的10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
學院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標準,以質量為生命,以特色為根本的辦學指導思想,按照"科學定位、發揮優勢、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的辦學思路,把學院辦成服務于濟南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示范性高等職業學院,成為濟南市乃至山東省培養和輸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搖籃和基地。為達到以上目標,學院采取靈活、多樣、開放的辦學模式,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全日制與部分時間制相結合、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結合,校企結合,產教結合,產學結合,把學院辦成面向社會的、多功能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中心。學院遵循求真務實、勤儉建校的理念,科學建制、以制治校的理念,以人為本、人才強校的理念,服務省會、特色立校的理念,海納百川、開放興校的理念,并努力使達些理念轉化為辦學治校的教育行為,轉化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行動,努力打造生態校園、平安校園、和諧校園,走科學發展之路,為濟南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多年來,在濟南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濟南職業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多次獲得全國、省、市先進辦學單位稱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目前,學院正抓住高等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機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繼往開來,大力加強校風建設,培養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引領學院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大力推進學院備方面的建設,努力實現一年成規模,二年出特色,三年創名校的“三步走”發展戰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省會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