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介紹
西北民族大學成立于1950年8月,直屬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新中國成立后創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2003年4月,經教育部和國家民委批準,更名為西北民族大學。學校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占地2880多畝,分城關校區和首任校長汪鋒在開學典禮上致辭榆中校區。建校6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14萬余人?,F有56個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5505人。
經過60多年的發展,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預科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和國際教育等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權和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博士研究生權。
學校擁有一支以博士生、碩士生導師為中堅力量的教職工隊伍?,F有教職工19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余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60余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40余人;博士生導師24人,碩士生導師340多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3人,“甘肅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
1951年,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習仲勛(右一)出席我校開學典禮并同各族學員簽字留念西北民族大學是一所優勢和特色比較鮮明的多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個學科門類?,F有70個本科專業;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畜牧學、獸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4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法律碩士、藝術碩士、社會工作碩士、工程碩士。
學?,F設有26個教學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法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現代教育技術學院、體育學院、文學院、維吾爾語言文學學院、藏語言文化學院、蒙古語言文化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醫學院、大禮堂口腔醫學院、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舞蹈學院、預科教育學院、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設有6個獨立建制的科研機構:中國民族信息技術研究院、格薩爾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伊斯蘭文化研究所、甘肅省動物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藏文典籍全文數字化研究所。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助人成功”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2000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教學成果獎29項,國家教改項目23項,省級精品課程32門。學校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蒙古語言文學主干課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民族信息技術實驗中心。4個省級教學團隊:藏語言文學主干課程、20世紀中國文學、精細化工、口腔內科學。4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中國少數民族(藏、蒙)語言文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社會學、漢語言。5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技術、會計學、歷史學。4個甘肅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傳媒實驗教學中心、民族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氣電信實驗教學中心。
甘肅省教學名師周大正教授為學生講授油畫繪畫技巧 各民族學生走出西北民族大學
目前,學校建有1個國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點實驗室: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實驗室。4個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藏文信息技術實驗室、生物工程與技術實驗室、口腔醫學綜合實驗室、電子材料實驗室。3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計算機應用技術。9個甘肅省重點建設學科: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畜牧學、獸醫學、宗教學、民俗學、格薩爾學;3個甘肅省省級重點培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美術學。2個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文學研究中心、西北少數民族宗教研究中心。1個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獻研究基地。1個甘肅省新型建材與建筑節能重點實驗室。1個甘肅省高校環境友好復合材料及生物質利用重點實驗室。1個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技術平臺。
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2008年,學校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是全國唯一首批被認定為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的民族院校。
學校圖書館現有圖書資料340余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70萬余冊;博物館館藏文物1500余件,其中3級以上文物117件。圖書資料和館藏文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榆中校區圖書館
學校注重科學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2001年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659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863”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9項,省部級項目396項??蒲谐晒@得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407項。學校研發《藏漢雙語信息處理系統》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藏文視窗平臺、字處理軟件和藏文網站》獲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受到了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學校編輯出版的《法藏敦煌藏文文獻》和《英藏敦煌藏文文獻》出版計劃,實現了我國珍貴歷史文獻的回歸與面世,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敦煌學與藏學研究的又一個里程碑。
學校出版發行《西北民族研究》(國家級核心期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藏文版、蒙古文版)。其中《西北民族研究》為CSSCI來源期刊,民族類核心期刊,甘肅省一級名牌期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蟬聯2-3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國家級民族學類核心期刊,2009年被評為“中國北方優秀期刊”?!段鞅泵褡宕髮W學報》自然科學版、藏文版被評為全國民族地區學報優秀期刊。
學校堅持德育為先,以民族團結進步為價值追求,匯聚各民族優秀文化,發揮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優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努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曾先后兩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光榮稱號,兩次被甘肅省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光榮稱號。學校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被授予“國家西部大開發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
榆中校區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成為黨和國家民族政策與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先后同美、英、加、韓、德、俄、蒙古等國家的二十余所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和合作關系。學校定期選派優秀學生到國外訪問、交流、學習,選派教師出國講學、進修和從事科學研究,聘請外國專家來校執教和開展合作,擴大了學校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截止目前,聘請了200多位長期外籍專家和近600多位短期外籍專家,接收培養了500多名留學生。
學校領導 名師風采 校園風景 西北民族大學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