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六中、泉中職校地處市區中心地帶,與風光旖旎的
中山公園、威遠樓毗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具有八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學?,F有56個教學班,3000名學生,251名教職員工,師資力量雄厚,有高級教師39人,一級教師80人,省級骨干教師7人,市級骨干教師21人。學校擁有教學大樓、正宗樓、朱龍泉科學樓、辦公綜合樓、陳嘉庚紀念館、菲友體育館、學生宿舍、膳廳、港臺校友福利樓、教師宿舍樓等,還擁有價值數百萬元的先進教學設備;圖書樓、電腦室(4間)、語音室、電子電工實驗室、電教室、財會模擬實驗室、梯形教室、理化生標準實驗室、畫室、健身房等現代化設施。經過多年的摸索,現已形成了“一套班子,兩塊校牌,三種辦學形式并舉,即義務教育( 初中)、普通教育(高中)職業教育(職業中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獨特的辦學模式,在“認真辦好初中,積極發展(綜合)高中,鞏固完善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思想的指導下,在“毅”字校訓的激勵下,全校師生團結奮斗,銳意改革創新,勇于開拓前進,聚精會神辦教育,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地提高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不斷地提升學校的社會品位,為泉州市及鯉城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加強養成教育,優化學生群體。 學校成立了德育領導小組,構建了以學校主要領導為中心,政教處、團委為兩翼,年段、專業組、班主任、政治教師為骨干,學生干部為基礎的德育工作隊伍,成立“四結合”教育委員會,建立德育基地,聘請校內外輔導員,與家長簽訂共同教育協議書,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 我們主要抓了五個序列的教育,即對學生進行淺顯易懂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進行道德禮儀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以權利和義務、民主與法制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以理想與前途,升學與就業為主題,進行健康心理品質教育;以教學活動為載體,進行“兩史一情”革命傳統、國防安全等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通過管理育人、教書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全面優化了學生群體,學校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學校、市級文明學校、市“三?五”普法先進單位、區德育先進單位、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區園林式學校。 二、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人才的培養模式。我們提出“一個中心,兩個結合,四個堅持”的課堂教學改革思路,這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主體與主導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素質相結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積極探索適合學生發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知識與能力、素質相結合;在夯實學生“雙基”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堅持合格+特長+創新,因材施教,整體發展,注意培優促特,堅持學科教學中的教育功能,注意學科教學 的德育內容滲透,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學校2000年通過素質教育督導專項檢查,先后獲得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市評優、創優先進單位、市學籍管理先進單位、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在實行初招電腦派位招生改革后的首屆中考中:林曦同學以662.5分獲文考成績鯉城地面總分第一名;陶立同學獲數學單科成績第一名(149分);任曉航同學獲英語單科成績第一名(148分);周勛輝、詹鏡清獲物理滿分;曾煥新、蔡晴、陶立、郭海星、蘇珊珊、鄭欣、吳皇、韋炳峰、李安居、楊敦王蔚蔚等十一位同學化學滿分;61位同學總分在600分以上居鯉城地面第一位;150位同學被一級達標中學錄取居鯉城面第一位;林曦、曾煥新、蔡哮、陳修等四位同學獲甲等賢鑾獎;陳昕、陶立、郭海星、蘇珊珊、鄭欣、付士禹、顏達聰等7位同學獲乙等賢鑾獎,獲獎人數位居鯉城地面第一。高職單招77人參考,45人上線,其中財會專業曾達絲、張小玉、鄭蕙蘭、電子專業黃美玉、張雪花、周一舟被
廈門大學錄取為本科生,體育專業楊天真、陳建偉、施眾城、林開勇被集美大學錄取為本科生。以顏達聰獲2000年全國英語技能競賽初中一等獎,王一強獲2001年全國物理競賽初中一等獎,吳皇獲2002年全國初中化學競賽一等獎等為代表的學生參加各種競賽,三年來獲國家級獎勵有42人次,省級獎勵有23人次,市級獎勵有81人次。 三、加大教改力度,積極開展教研活動。 重視師德建設,重視教師的業務進修和培養,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源,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從教育科研著手,我們建立了以教研組為依托,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為主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教育科研網絡。各教研組都能結合本組實際,制定了面向21世紀教研活動計劃,加大教改力度,確立教改課題,積極探索教學新路。數學組洪瑋老師的《中心學習與教育的認識及其在職專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課題,被確定為“泉州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她的《中心教學論的再認識》、《抓住中心問題,上好“錯例”分析課》兩篇論文獲省內外同行的好評;地理組黃永春老師《鄉土地理野外實習考察》課題,得到同行的公認,被編入鄉土教材《鯉城地理》。地理組的《開展鄉土地理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獲得泉州市首屆普通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地理組的《泉州地震活動追蹤》、歷史組的《主體是辨別新能力教學法》作為市級課題,均取得一定成果。語文組的朝花文社在開展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獨立活動能力、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培養新型人才,做了開拓性的試驗,取得了較好成績。學校先后有《綠色搖籃》、《金色年華》、《校園春歌》三部習作成冊,受到市宣傳部的表揚、鼓勵。學校教研風氣濃厚。 四、學校創新性地成立了少科技組,定期舉行科技講座。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以“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為重點的科普教育活動、一年一次的“愛科學月”活動,使得學生有機會施展才華,表現自己的個性,20個學科興趣小組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涌現出一大批國家、省、市、區優秀輔導員,少科技組活動有聲有色,持之以恒,成績顯著。學校少年科技組參加全國航海、航空、建筑模型競賽泉州總決賽榮獲團體總分第一;許小芳、楊曉云、邱康莊同學參加第三屆全國青少年建筑模型競賽榮獲一、二、三等獎;市電子電工學生技能競賽團體總分第三名,王子毅獲得2002年全國522電動護衛艦第一名(金牌),侯沾明獲第六名,丁俊杰、黃莉莉、黃迪諍獲2002全國海鷹號遙控快艇、阿波羅號太陽能游艇、先鋒號電動帆船等項目的優勝獎等,二年來上百人次獲區級以上獎勵。被評為福建省中小學科技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科技報為此作了專題報告。 五、弘揚體育傳統,重振體壇雄風。 泉州六中(泉中)的體育工作成績斐然。名聞遐邇,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的體育名校,培養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工作者遍布全國各地。省體壇元老鄭雙江、陳淵源、蔣達尊、鄭建象、王榮塔等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均是我校校友。而今學校體壇新人輩出,優秀運動員李素梅、陳尊榮曾多次代表國家隊出征,為國家、學校爭得榮譽。學校先后為省體工隊輸送幾十名運動員,先后有51位學生考入高等體育院校。校男、女籃球隊、田徑隊在省、市比賽中多次獲得優異成績。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職業技術教育體育工作先進學?!?、省“學校體育先進單位”、省學生鍛標“達標先進單位”、省“全民健身先進單位”、省“體育衛生先進單位”,二人次獲全國群眾性體育活動先進個人,二人次獲省體育活動先進個人。 如今的泉州六中、泉中職校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效益與日俱增,我們將以更加奮進的膽略,進一步辦好學校,為泉州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