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x0hdm"></b>
  • <sup id="x0hdm"></sup>

    1. 張養浩的詩詞(137首)

      張養浩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主要成就

      散曲家
      張養浩從政期間的詩文并不多,而歸隱田園則使他成為一個著名散曲家。歷經宦海風波,感受到了上層統治 集團的黑暗,其體會自然真切感人:“才上馬齊聲兒唱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禍來也何處躲?天怨也怎生饒?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朱履曲·警世》)。當其歸隱之初,如鳥兒返林、魚兒縱淵,心情十分愉快:“離省堂,到家鄉,正荷花爛開云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將,日日大筵張。匯波摟醉墨淋浪,歷下亭金縷悠揚,大明湖播畫舫,華不注倒壺觴,這幾場忙殺柘枝娘!”(《寨兒令·辭參議還家連次鄉會十余日,故賦此》)。他給自己隱居的別墅起了一個雅號,叫云莊,云莊內修建了一座綽然亭(也叫翠陰亭),亭后蓋了一座遂閑堂?!熬b然一亭塵世表,不許俗人到。四面桑麻,一帶云山妙?!保ā堆銉郝浼媲褰罚熬b然亭后遂閑堂,更比仙家日月長,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風,特地涼??蛠淼?,尊酒淋浪?;ㄅc竹,無俗氣;水和山,有異香”(《水仙子·詠遂閑堂》)。這一時期的散曲大多抒寫個人心境與所見所聞,而吟詠故鄉的山光水色之作,工麗清新,取得較高藝術成就?!白噪[居,謝塵俗,云共煙,也歡虞。萬山青繞一茆廬,恰便似畫圖中間里。著老夫對著無限景,怎下的又做官去”(《胡十八》)。故鄉的湖光山色,優美的自然景致,使張養浩尋求到一個與污濁官場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云莊迤南,便是景色秀麗的大明湖、趵突泉;迤東,是孤高桀立的華不注;迤西,是塊然如壘的標山。在家鄉,他時而在明湖游賞,箕居船頭,放聲高歌;時而登上華不注,領略“蒼山萬頃”的山野風光;時而登臨匯波樓,吟誦“鳥飛云錦千層外,人在丹青畫幅中”(《登匯波樓》)動人的詩句;時而漫步趵突泉畔,欣賞珠滾絮飛的泉流……足跡所至,詩、曲亦隨之。在這些描寫湖光山色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在似乎消沉的、吟誦隱逸閑適情趣的詩曲中,也常常寄寓著壯志難酬的憤慨,讓人在字里行間感到一股抑郁難申的不平之氣。其作品《水仙子·詠江南》入選滬教版八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

      作品格調
      《太和正音譜》評張養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指出他的作品格調高遠。他的作品文字顯白流暢,感情真樸醇厚,無論抒情或是寫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較少雕鏤?!朵P懷古》小令,以及一些寫退隱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藝術風格。然而他的寫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麗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水仙子〕《詠江南》),“鶴立花邊玉,鶯啼樹杪弦”(〔慶東原〕)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總的藝術格調中還有所變化,散曲色調比較豐富。

      一心為民
      張養浩棲隱云莊,不求顯達,優游于山水之間,斂跡于權貴之門,自以為遠離世俗塵囂,不與朝廷政事,然 元朝廷對這位“博學碩德,聲名顯赫”(艾俊《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引》)的儒臣,卻時時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間,凡六下詔書,他均高臥不起。而當天歷二年(1329年)朝廷以“關中大旱,饑民相食”,召其為陜西行臺中丞前往賑災時,他卻不顧高齡體弱,隨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星夜奔赴任所?!盁o多慚,此心非為官?!保ā段鞣洝罚┦顾罢俚牟皇枪倬?,而是災情嚴重激發起他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經洛陽、澠池、潼關,直達長安。一路行來,目睹災民慘狀,感歷代興廢,寫了數首懷古曲,意緒蒼涼,流露出對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嘆,和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钡饺沃?,“凡所以力民者,無所不用其至”(危素《張文忠公年譜序》)。四月之內未嘗家居,不遑寢處,終因勞瘁而卒。消息傳開,“關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本傳)。在封建時代,像張養浩這樣為民盡瘁的官兒實在并不多見!元朝廷對其旌表,不過是旌忠勵節,激勵臣下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來區分善惡,表明自己的愛憎。張養浩所維護的那個制度雖已成為歷史陳跡,而其為民盡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卻可與濟南山川同在,永遠為人們所懷念。
      張養浩著有散曲集《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詩文集《歸田類稿》。

      人物生平

      張養浩,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為權貴所忌,被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后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后屢召不赴。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周濟,竟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元史》本傳),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他的散曲多寫棄官后的田園隱逸生活。有《三事 忠告》、《歸田類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適小 樂府》。明·朱權《太和正音譜 》謂其曲“如玉樹臨風”。

      張養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顏直諫。在堂邑縣,他關心民瘼,抑制豪強,賑災濟貧,做了不少 好事。拜監察御史之后,他繩糾貪邪,薦舉廉正,彈劾不避權貴,舉薦不疏仇怨,“入焉與天子爭是非,出焉與大臣辨可否”(《風憲忠告》),蹈厲風發,“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同上)。其門人黃溍說他“力排權奸,幾蹈禍而不悔”(《濱國公張文忠祠堂碑》)。武宗時,曾因議立尚書省事,與權臣意見牴牾,被構罪罷官;英宗時,又因諫在內廷張燈為鰲山事,險遭不測。懷有“致君澤民”理想的張養浩,本想干一番利國濟民的事業,但統治集團中“忠直為國者少,阿容佞詐、惟己之為者多”(《元史》本傳),自己犯顏攖鱗,時有性命之虞,便借故辭官歸隱,“遠是非,絕名利”(《普天樂·辭參議還家》),回到自己的故鄉濟南。享年59歲。

      張養浩的詩詞列表

      • 元代:張養浩

        興來放步白云嶺,海闊天高異人境。亂山萬馬東南馳,只恐郊原碎俄頃。

        乾坤誰管白鳥閒,今古空馀野煙冷。何當結屋最上頭,擺脫塵紛事幽屏。

      • 元代:張養浩

        往年嘗夢蓬萊宮,三山鰲背謠虛空。滄溟俯視一衣帶,銀河鼓浪來天風。

        茲游良不異疇昔,半日惝恍迷西東。平生頗似有仙分,足跡未到神先通。

        層樓復觀此誰構,只疑天巧非人工。繞檐松影黑于海,步驚棲鶴翔云中。

        西山亦喜得佳客,巍峨相向如爭功。遼金興廢渺何許?今人一笑憐雞蟲。

        須臾遍歷至方丈,壺酒盤果羅青紅。心清已覺破煩暑,左右況復扇兩童。

        道人見我樂幽勝,故為留戀談無窮。鼎鐺百沸失膏火,風水萬里忘萍蓬。

        默求詩句為相答,半醉揮出毫端虹。煙云滿室動鬼神,不但為彼開盲聾。

        笑談人境兩相稱,此會詎與尋常同。卻愁歸去到塵世,又隨俗跡墮樊籠。

      • 元代:張養浩

        林壑八年閑,吟殘山色。無處煙霞不相識。真歡清福,舉世誰人曾得。

        天教分付與,云莊客。

        萬里侯封,九華仙伯。未必情濃似吾適。扁舟風月,好景初無今昔。

        遐齡原不在,餐松柏。

      • 元代:張養浩

        有田負郭,伊邇匪遼。我倦而歸,于焉逍遙。爰力于書,且勤于苗。

        朝斯夕斯,以詠以謠。式結今好,言報夙勞。山既我狎,川亦余媚。

        維禽維魚,亦莫余畏。林則有風,洞則有云。釀則有秫,饌則有芹。

        樵則有柯,釣則有綸。維人至樂,曰丘曰壑。得而顓之,何有人爵。

        彼爵與名,豈不我榮。其或舍旃,允有未任。允有未任,且以鼓琴。

      • 元代:張養浩

        維日之良,嘉薦令芳。于豆于俎,是登是將。于祖考之堂。

        燭輝其前,鐘韻其傍。神具億止,風帷褰揚。儼承其容光,儼覿其冠裳。

        儼聆其謦欬,儼被其文章。維靈歆止,我侑我侍。胥悅胥怡,載鼓載吹。

        工祝有嚴,儀物孔備。將何以祈,躬躬惟畏。匪位秩欲隆,匪貨利欲充。

        匪居第欲侈,匪禎瑞欲豐。子祈其賢,婦祈其從。兄祈其友,弟祈其恭。

        德祈其厚,業祈其崇。族祈其睦,時祈其雍。維神人攸同。

      • 元代:張養浩

        哀哉流民!為鬼非鬼,為人非人。哀哉流民!男子無缊袍,婦女無完裙。

        哀哉流民!剝樹食其皮,掘草食其根。哀哉流民!晝行絕煙火,夜宿依星辰。

        哀哉流民!父不子厥子,子不親厥親。哀哉流民!言辭不忍聽,號哭不忍聞。

        哀哉流民!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哀哉流民!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

        哀哉流民!一女易斗粟,一兒錢數文。哀哉流民!甚至不得將,割愛委路塵。

        哀哉流民!何時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哀哉流民!

      • 元代:張養浩

        水繞門,樹圍村,雨初晴滿川花草新。雞犬欣欣,鷗鷺紛紛,占斷玉溪春。愛龐公不入城閫,喜陳摶高臥煙云,陸龜蒙長散誕,陶元亮自耕耘。這幾君,都不是等閑人。

        愛綽然,靠林泉,正當門滿池千葉蓮。一帶山川,萬頃風煙,都在幾席邊。壓枝低金杏如拳,客來時樽酒留連。按新聲歌樂府,分險韻賦詩篇。見胎仙,飛下九重天。

        水影寒,藕花殘,被西風有人獨倚闌。醉眼遙觀,北渚南山,照映錦斕斑。利名塵不到柴關,綽然亭倒大幽閑。共三閭歌楚些,同四皓訪商顏。笑人間,無處不邯鄲。

        冬白戰體

        天欲明,覺寒生,打書窗只聞風有聲。步出柴荊,遙望郊坰,滾滾勢如傾。四圍山巖壑都平,道途間無個人行。愛園林春浩蕩,喜天地氣澄清。巧丹青,怎畫綽然亭?

        赴詹事丞召至通州感疾還家

        干送行,謾長亭,被恩書挽回云水情。才到燕京,便要回程,你好自在也老先生!帶行人所望無成,管伴使飲氣吞聲。水和山應也恨,來與去不曾停。幾曾經,不睹是的晉淵明?

        自掛冠,歷長安,共白云往來山水間。名不相干,利不相關,天地一身閑。綠楊堤黃鳥綿蠻,紅蓼灘白鷺翩翻。盡紅塵千萬丈,飛不到釣魚灘。只一竿,釣出水中仙。

        綽然亭獨坐

        白日遲,錦鳩啼,看兒童汲泉澆菜畦。楊柳風微,苗稼云齊,桑柘翠煙迷。映青山茅舍疏籬,繞孤村流水花堤??捶涞呦挛?,任鷗鷺往來飛。笑嘻嘻,不覺日平西。

        壽日燕飲

        一雨晴,百花明,謝諸公不辭郊外行。盡是簪纓,充塞門庭,車馬鬧縱橫。遞香羅爭祝長生,捧金杯斗和歌聲。徹青霄仙樂響,扶翠袖玉山傾。眼睜睜,險踏碎綽然亭。

        辭參議還家,連次鄉會十余日,故賦此離省堂,到家鄉,正荷花爛開云錦香。游玩秋光,朋友相將,日日大筵張。會波樓醉墨淋浪,歷下亭金縷悠揚。大明湖搖畫舫,華不注倒壺觴。這幾場,忙殺柘枝娘。

      • 元代:張養浩

        辭官

        急流中勇退不爭多,厭喧煩靜中閑坐。利名場說著逆耳,煙霞疾做了沉疴。若不是天意相合,這清福怎能個。

        【川撥棹】每日家笑呵呵,陶淵明不似我。跳出天羅,占斷煙波。竹塢松坡,到處婆娑。倒大來清閑快活,看時節醉了呵!

        【七弟兄】唱歌,彈歌,似風魔,把功名富貴都參破。有花有酒有行窩,無煩無惱無災禍。

        【梅花酒】年紀又半百過,壯志消磨,暮景磋跎,鬢發渾皤。想人生能幾何?嘆日月似攛梭。自相度,圖個甚?謾張羅,得磨駝,且磨駝。共鄰叟兩三個,無拘束即脾和。

        【收江南】向花前莫惜醉顏酡,古和今都是一南柯,紫羅襕未必勝漁蓑。休只管戀他,急回頭好景亦無多。

        【離亭宴煞】高竿上本事從邏邏,委實的賽他不過。非是俺全身遠害,免教人信口開喝。我把這勢利絕,農桑不能理會,莊家過活。青史內不標名,紅塵外便是我。

      • 元代:張養浩

        湫居厭紛厖,升高百憂失。河流耿微明,野燒還故碧。

        太行望中低,斷處仍雪色。翠華天尺五,金城年萬億。

        美哉山河固,兩有險與德。區區遼與金,銅駝幾荊棘。

        開闔看煙云,興廢感今昔。所恨難久留,悲風晚來急。

      • 元代:張養浩

        日月底天廟,陽癉土脈生。習習協風來,颙颙眾蟄驚。

        農人服厥畝,薄言事春耕。缺堤流??,灌木鳴嚶嚶。

        白扉飐青簾,綠野明丹英。蠶婦喜形色,牧豎歌傳聲。

        天隨野色遙,山與吟懷清。向來慳一際,今者幸四并。

        徜徉子真谷,萬事秋毫輕。

      • 元代:張養浩

        黃云亙郊野,農力今有功。茲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

        我雖未及粒,已覺饑腸充。田頭父老過,擊壤今歲豐。

        自愧無寸積,坐享雍熙風。秋成既如彼,況對菊與楓。

        氣澄天宇高,心寂塵累空。木落山獻體,波縮沙留蹤。

        遐興何悠悠,迅景何匆匆。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終。

      • 元代:張養浩

        北陸展修晷,薰風薦微涼。麥波浩無津,細路如橋梁。

        溪光林樾潤,雨氣桑麻香。舂聲破幽寂,人影來微茫。

        缺垣誰所居?紅碧相低昂。翁媼老瓦盆,兒女前捧觴。

        我行適見之,亦覺心樂康。昔聞太古俗,今歷華胥鄉。

        向令早知此,詎使田園荒。迷途諒非遠,淑景良未央。

        于焉遂平昔,孤陋庸何傷。

      • 元代:張養浩

        歲晏日南至,場圃靡所勞。告成三務功,盈耳康衢謠。

        鴉飛嶺外陂,虹斷林邊橋。將期養疏拙,詎厭居寂寥。

        負暄坐晴檐,煦煦春滿袍。對山閱吾書,懷古酌彼醪。

        此樂天所靳,何幸及草茅。雖非鹿門龐,或庶彭澤陶。

        為詩寫幽尚,刊落華與豪。集以貽知音,悵望心搖搖。

      • 元代:張養浩

        野處欲忘世,況乃平昔友。寥寥數畝園,甘此養衰朽。

        茲晨君見過,童稚駭而走。牙纛明郊原,騎從隘巖藪。

        輝光生泉石,意氣排戶牖。握手論夙心,相看各白首。

        亹亹及經術,眷眷接杯酒。嘉我高尚懷,一臥七年久。

        自言微親老,亦欲謝紛糾。從仕非不佳,其奈多掣肘。

        所以明哲人,往往去之陡。此言公近諛,彼節余何有?

        本期野老俱,孰敢達者偶。渺渺煙林合,浩浩風隧吼。

        涓涓水穿竹,忽忽日低柳。出門俱黯然,人影亂田畝。

      • 元代:張養浩

        天歷元二載,西土罹薦饑。愚時拜中丞,帝曰汝往釐。

        嗷嗷三輔間,十室九困疲。行者總溝瘠,居者恒餒而。

        親戚自魚肉,遑恤父子離。鄠縣民有賈,竭力奉母慈。

        闔門為口四,一妻仍一兒。操瓢日行丐,有得歸母貽。

        不幸值虛往,見母顏忸怩。退省百無有,滿屋風凄其。

        以湯和糠籺,進母母不怡。曰我幼汝飼,非珍即甘飴。

        而汝今我哺,以我犬豕為。況我老且病,累汝無幾時。

        子懼白其妻,無言第頭垂。妻曰攜此子,從鬻無問誰。

        市呼不見售,復歸泣漣洏。子心救火急,兒命累卵危。

        陰攜至他所,恩愛從此辭。解衣縊不殊,反為子禁持。

        取盆拔佩刀,手足隨紛披。紿云黃犬炙,雅于補衰宜。

        母知口腹美,不悟骨肉虧。子幸母解顏,不計妻攢眉。

        余聞驚此言,怒詰官失治。使民至如此,賑貸猶遲疑。

        即引造行省,使細陳毫釐。且命出兒肉,闔府遍示之。

        饤諸相坐前,余為失聲悲。促掾狀其故,聞上星夜馳。

        或將復徭役,或將表門楣?;虺饧娼鹳n,或選好爵縻。

        上以勸臣子,下以安期頤。廷議必不爽,命下會有時。

        昔人有埋子,天憐以金遺。復有貨視者,哀鳴走通逵。

        亦有棄半途,完侄與相隨。未聞刃所愛,萬古猶絕奇。

        嗟哉賈生心,世俗彼烏知。毋以賈為忍,毋以賈為癡。

        子失或再有,母失庸可追。孰能庭桂惜,使我堂萱萎。

        惟其持是心,屠子如屠貍?;洀耐跽?,風靡俗亦漓。

        子囊錢貫朽,母篋無針錐。子妾曳綺羅,母裙露膚肌。

        不慮親猶天,以利為根基。不究身何來,以貨為宗枝。

        于物尚爾靳,矧乃襁褓私。嗟哉賈生心,堪為世俗規。

        嘗聞前哲言,一孝蓋萬疵。孝可包眾善,孝可動兩儀。

        孝可神鬼格,孝可賢圣期。能孝斯能忠,厥心自親移。

        愿彼為人子,終身誦吾詞。

      • 元代:張養浩

        三年野處云水俱,逢春未始襟顏舒。故人持贈木芍藥,慰我意重明月珠。

        入門神彩射人倒,荒村爭看傾城姝。急呼瓶水浴紅翠,明窗凈幾相依于。

        自言私第惟此本,每開蹄轂窮朝晡。樹高丈許花數十,紫云滿院春扶疏。

        栽培直訝天上種,熏染不類人間株。有時風蕩香四出,舉國皆若蘭為裾。

        貧家蔀屋僅數椽,照耀無異華堂居。天葩如此忍輕負,轉首夢斷巫山孤。

        明當灑掃遲鳧舄,未審肯踵荒寒無。余聞感德良勤劬,久習懶散倦世途。

        深藏非是德公傲,索居莫哂儀曹愚。禁廚一臠味已得,類推固可知其馀。

        君持詩去為花誦,蜂蝶應亦相歡娛。

      • 元代:張養浩

        山行彌日山益奇,亂峰挾翠如吾隨。游人聯蟻度林杪,細路一線云間垂。

        茫然四顧動心魄,嵐光蕩秀浮雙眉。路回寶剎忽風墮,大鵬九萬離天池。

        林煙媚景翳復吐,欲見不見神護持。松藏雷雨太陰黑,泉迸巖藪銀虹馳。

        我來青帝已回馭,太古殘雪猶離離。一聲啼鴂百花落,兩崖紅雨春淋漓。

        笑驅虎豹坐盤礴,悠悠萬古歸支頤。須臾興盡下寥廓,長風又送云邊詩。

        蓬萊兜率杳何處,無乃造物移于斯。往年夢里記曾到,先聲已為猿鶴知。

        惜無奇語勒丹壁,坐令清賞成絕癡。斜陽忽將瞑色至,山靈應怪歸鞍遲。

        人間勝事忌多取,毋使樂極還生悲。

      • 元代:張養浩

        廟堂鼎食窮水陸,風紀惠文寒聳玉。而君名位不省臺,常見私憂結眉目。

        朅來我過白所懷,如枉末伸功未錄。諄諄三代治安本,修水火金并土木。

        烝民既粒教乃敷,和氣春風生比屋。自從秦鞅廢井田,王政絲棼民濕束。

        利歸兼并富齧貧,萬世禍基從此筑。漢興文帝殊有為,瓦礫黃金金玉粟。

        蠹農一切悉禁絕,千耦如云四郊綠。下及魏晉隋若唐,或耀武功或貨黷。

        盡刳民力供上需,何異養身還餌毒。間時偶爾值小登,悔禍元出天公獨。

        勸農使者徒上功,虛麗祇堪文案牘。繹騷后迨五季間,競投錢镈懸刀鐲。

        民間十室九呰窊,父子幾何不溝瀆。吾元有國天所資,世祖躬歷艱難熟。

        未遑禮樂刑政頒,首辟司農惟穡督。至今在在著作林,枝干排云葉猶沃。

        當時治效概可知,行不赍糧居露宿。茲非前圣后圣規,豈特千年萬年福。

        統元欲復今何難,政坐因仍弗加勖。駿奔期會誇獨賢,深竟根株衒能獄。

        毀方求媚為通融,滌垢搜瘢稱干局。嗚呼是豈經遠圖,刑剭誰虞覆公餗。

        孟氏古稱王佐才,照世格言星日煜。論治略無奇異聞,唯說耕桑與雞畜。

        使當此日出此言,可必諸公盡顰蹙。圣賢于彼非不知,但恐違天拂民欲。

        竊嘗窺管得一斑,端本澄源在當軸。仍擇師帥專撫綏,且諭臬司精考鞠。

        的行黜陟表惰勤,重立賞罰旌慝淑。如斯上下不裕寧,伏锧市朝甘顯戮。

        我聞其語汗雨如,始也解頤終項縮。半生醉夢鄭衛音,一旦醒心韶濩曲。

        劉君劉君策固佳,俯仰悠悠知者孰?傳存拾沈示永箴,書著興戎昭往躅。

        君不見東家求官交近侍,西家豪富相徵逐。奈何溫飽不自謀,日為黎黔欲長哭!

        我知君心如古人,我知君才非世俗。子牟身遠志在廷,梁父調高音振谷。

        賈生流涕叫虎關,屈叟甘心葬魚腹。舊聞造物輔善良,比歲看來亦翻覆。

        紛紛已往姑莫論,目擊試將吾友卜。承家千里止一男,半夜麒麟去何速。

        淚巾又燥女又殤,蘭玉埋香見無復。士夫固以貧為常,門戶那堪禍相屬。

        我嘗送米猶見卻,一芥他人肯輕觸。處勤節義愈凜然,風雪倒山松柏矗。

        邇來蹤跡尤可嗟,十倍戒途輿脫輻。勞勞簿領頭斑白,承務酬官在昏夙。

        否極或者泰運還,有詔吏止七品服。君由弱冠冠儒冠,一概誰分鸞與鵬?

        世間屯難表里攻,阮籍途窮未為促。昨朝跋馬過所居,圭蓽荒涼雀堪撲。

        座無裀褥甑生塵,庋有詩書盤苜蓿。歸來嘆羨原憲貧,卻顧輕肥還自恧。

        蹇余亦本山野民,仕路強趨終蹐局。向非親命須官為,定買煙霞事耕斸。

        書生所見然頗同,欲奮不能寧韞櫝。因知世事如意少,詎止君家為不足。

        子孫筍列多冥頑,玉帛山堆足憂辱。國忠貴顯奴隸憎,黃憲清貧古今伏。

        人生果在官有無,可與智言難眾告。今晨霽色雨洗新,群木疏明麗朝旭。

        一杯陶寫千古情,我起踏筵君擊筑。天開羅幌云千疊,地展錦屏山四簇。

        不須華俎饤薧鮮,政要露杯羞杞菊。須臾酩酊彼此忘,哀玉滿庭風動竹。

      • 元代:張養浩

        縣齋公退炷爐熏,聊為塵煩一解紛。開戶不教香遠去,簟紋浮動半窗云。

      • 元代:張養浩

        云駁疏陰漏日華,昽昽晨色散林鴉。馬前怪底猶明月,路轉滿川蕎麥花。

      張養浩詩詞名句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_插B内射18免费视频_黄色网站在线视频_国产真人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1. <b id="x0hdm"></b>
    2. <sup id="x0hdm"></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