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的詩詞(3首)

楊炎(727年-781年),字公南,鳳翔府天興縣人(今陜西鳳翔縣),中國唐朝中期的政治家,兩稅法的創造和推行者。
人物生平
楊炎(727—781),唐代大臣,財政改革家。生于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卒于德宗建中二年,年五十五歲。美須眉,峻風寓,文藻雄麗,豪爽尚氣。父喪廬墓,號慕不廢聲。河西節度使呂崇辟掌書記。德宗時,累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作兩稅法,一變租庸調舊制。當時便之。初炎矯飭志節,頗得名。后黨元載,坐貶。及得政,睚眥必仇,果于用私。以劉晏劾載及己,貶晏忠州,誣而殺之。及罷相,為盧杞所構,賜死。后詔復官,謚平厲。炎著有文集十卷,制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系蘇弁所編,并行于世。
他在唐德宗時任宰相約兩年,在財政方面進行了重要改革。唐中央財賦,本儲存太府寺所屬的左藏庫。安史之亂后,移貯宮廷的大盈內庫,由宦官掌管?;鹿僦酗査侥?,賬目混亂,不可究諸。楊炎入相后,首先提出國家祖賦不能變成皇帝私產,建議把大盈內庫財賦仍撥歸有關部門管理。德宗采納了他的建議,恢復了安史之亂前國家公賦予皇帝私藏分管的制度,維護了國家公賦收支獨立的原則。建中元年(780年),他建議廢除租庸調制,創立并推行了兩稅法,為后代所沿用,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制度一大改革。
他提出與西周以后的“量入為出”原則相對立的“量出為入”的財政概念,主張“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并主張“人無丁(丁男)、中(中男),以貧富為差”,作為兩稅法的課稅基礎,拋棄了唐代原來以人丁為征課標準的租庸調制,以土地、業產等財富的多寡,按每戶的貧富差別進行課征。這使得封建人身依附關系有所削弱,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計資而稅的兩稅法代替西晉以來計丁而稅的制度,是一項帶有劃時代意義的措施,在中國財政思想史上是一個大突破。兩稅法還采用以錢定稅的原則,除谷米外,均按田畝計算貨幣繳納,反映了唐代中葉貨幣經濟的發展。兩稅法大為簡化了稅制,便利了租稅的征收,免去了稅吏許多催索的苛擾,不但使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加,而且也減輕了人民負擔。
唐代宗大歷時,楊炎官禮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與常袞同掌詔敕的撰寫,其文筆受到朝土的贊許;稱為“常、楊”。大歷九年(774年)楊炎升為吏部侍郎。與當時宰柏元載有戚誼,又受到元載的賞識和提拔。十二年,元載得罪被殺,他也遭到牽連,被貶為道州司馬。十四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崔佑甫推薦楊炎可以重用,因而從貶所召回,任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建中二年,盧杞入朝為相,楊炎與盧杞不合。同十月,遭盧杞誣陷,被貶為崖州司馬。途中賜死。
楊炎的詩詞列表
-
唐代:楊炎
雪面淡眉天上女,鳳簫鸞翅欲飛去。
玉山翹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 -
唐代:楊炎
新綠釀成楊柳,簾卷和風微透。獨坐抱云和,香篆暗消金獸。
回首,回首,花事春光依舊。
-
唐代:楊炎
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崖州何處在,生度鬼門關。
楊炎詩詞名句
詩詞推薦
- 金城柳宋代:馬之純
- 贈潘守愚思質昆弟 其四清代:羅有高
- 送劉道純宋代:黃庭堅
- 寄謝云安知軍王端屯田宋代:趙抃
- 題幼安濯足圖元代:胡天游
- 客舍寫懷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其四宋代:程俱
- 游思庵宋代:趙蕃
- 鷓鴣天 秋日黃山寫意:熊東遨
- 方景賢宋景濂夜坐觀吳中雜詩遂及宣和博古圖為賦此元代:吳萊
- 偶成 其三宋代:夏竦
- 隱居墓明代:顧璘
- 送周世寧還明代:韓邦靖
- 春夜溫故六言二十首宋代:劉克莊
- 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唐代:朱慶馀
- 洗竹宋代:劉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