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x0hdm"></b>
  • <sup id="x0hdm"></sup>

    1. 詩人大全

      徐孝克

      [南北朝] 徐孝克

      (527—599)隋東海郯人。徐陵弟。性至孝,博覽經史,有口辯,能談玄理。梁武帝太清初以太學博士起家。侯景之亂歲饑,無以養母,乃與媒者謀,遣嫁其妻臧氏與侯景將孔景行,以所得谷帛供養其母。己落發為僧,乞食以補供給。后景行死,復還俗,與妻復為夫婦。入陳,累遷國子祭酒。陳亡入長安,母欲思粳米為粥不能得。母亡,孝克遂終身不食粳米。文帝開皇中侍東宮講《禮傳》。

      徐孝嗣

      [南北朝] 徐孝嗣

      (453—499)南朝齊東海郯人,字始昌,小字遺奴。徐湛之孫。襲封枝江縣公。得宋孝武帝愛,尚康樂公主拜駙馬都尉。入齊為吳興太守,有能名。轉吏部尚書、右軍將軍,領太子左衛率,頗受信任,臺閣之事多以委之。武帝死,因助蕭鸞即帝位有功,為尚書令。明帝死,受遺詔輔新主政,以東昏失德,謀行廢立,議不能決,被毒死。謚文忠。

      徐爰

      [南北朝] 徐爰

      (394—475)南朝宋瑯邪開陽人,字長玉。本名瑗。初為晉瑯邪王大司馬府中典軍。東晉末,從劉裕北伐,為劉裕所知,以能得人主微旨,入宋,歷事六主,參掌機要。明帝泰始三年,以爰素不親己,斥為奸佞,詔徙交州。明帝死,還京都,位終中散大夫。有史才,孝武帝時曾領著作郎,奉命續撰何承天草創之宋史,多為沈約《宋書》所本。

      顏測

      [南北朝] 顏測

      名或作惻。南朝宋瑯邪臨沂人。顏竣弟。以文章見知。父顏延之嘗謂得其文。官至江夏王劉義恭大司徒錄事參軍。以兄貴為憂。早卒。

      羊徽

      [南北朝] 羊徽

      南朝宋泰山南城人,字敬猷。羊欣弟。劉裕鎮京口時,以為記室參軍掌事,譽為美器。后遷中書郎、河東太守。

      殷鈞

      [南北朝] 殷鈞

      ( 484—532)南朝梁陳郡長平人,字季和。九歲以孝聞。善隸書,為當時楷法。梁武帝天監初,拜駙馬都尉,歷秘書丞。曾校定秘閣四部書,更為目錄。又奉命料檢西省法書古跡,列為品目。累遷侍中,東宮學士,出為臨川內史。母憂去職,居喪過禮,昭明太子蕭統手書勸其節哀。后官至國子祭酒。卒謚貞。

      庾丹

      [南北朝] 庾丹

      南朝梁人。庾景休子。家饒資產。少有俊才,嘗負錢數百萬,父怒其無度而不為償。后朝賢與丹游,父悅,為之償債。為建康令,坐事流廣州。武帝天監時為蕭朗記室,以忠諫,被害。

      鹿悆

      [南北朝] 鹿悆

      北魏濟陰乘氏人,字永吉,孝莊帝為御史中尉,悆兼殿中侍御史,監臨淮王彧軍。奉使徐州,以觀梁豫章王蕭綜歸款之虛實。綜降。詔封定陶子。孝莊帝永安中,為右將軍、給事黃門侍郎,進爵為侯。孝靜帝天平中除梁州刺史。滎陽人鄭榮業起事,克州城,送悆于關西。

      丘巨源

      [南北朝] 丘巨源

      南朝齊蘭陵人。少舉丹陽郡孝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助徐愛撰宋之國史。宋明帝即位,使參詔誥,引在左右。歷佐諸王府,官至羽林監。入齊,拜武昌太守,不樂。蕭鸞(齊明帝)為吳興太守,巨源作《秋胡詩》,有譏刺語,以事見殺。以才學知名。原有集,已佚。

      王規

      [南北朝] 王規

      (492—536)南朝梁瑯邪臨沂人,字威明。王騫子。好學有口辯。州舉秀才,郡迎主簿。起家秘書郎,襲封南昌縣侯。梁武帝敕與殷鈞等同侍東宮,俱為昭明太子所禮。中大通二年,為吳郡太守,不附權貴,為權貴所讒。官至太子中庶子。有《續漢書》注、文集。已佚。

      王偉

      [南北朝] 王偉

      (?—552)南朝梁陳留人。少有才學,通《周易》。初仕魏為行臺郎,及侯景叛梁,依附景。凡表、啟、書、檄,皆其所制。梁簡文帝大寶二年,與彭?等害死簡文帝。景既得志,規摹篡奪,皆偉創謀。景敗伏誅。

      蕭岑

      [南北朝] 蕭岑

      南北朝梁宗室,字智遠。后梁主蕭督第八子。性簡貴,御下嚴整。位至太尉。及蕭琮嗣位,自以望重屬尊,頗有不法。隋文帝征入朝,拜大將軍,封懷義郡公。

      蕭放

      [南北朝] 蕭放

      北齊人,字希逸。南朝梁宗室蕭祗子。建康陷,隨父至鄴,父卒,居喪以孝聞。后主(高緯)武平中待詔文林館。性好文詠,頗善丹青。累遷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

      李煥

      [南北朝] 李煥

      李煥,字仲文,小字丑瑰,北魏官員,趙郡平棘人。李煥,中書侍郎李盛兄弟隆的后裔。李煥有才干,與酈道元一同為李彪所知。恒州刺史穆泰占據代都而謀反,書侍御史李煥與任城王元澄審問查究他。李煥先馳馬到州,宣旨曉諭,于是拘捕穆泰等人。景明初年,齊豫州刺史裴叔業用壽春之地歸附,李煥以司空從事中郎為軍司馬,與楊大眼、奚康生等人迎接,從而執掌揚州事,賜爵容城伯。到荊蠻騷動,敕令李煥兼任通直散騎常侍慰撫他們,投降的有一萬多家。任梁州刺史。當時武興氐楊集起起兵叛逆,詔令李煥代任平西將軍,督偏將大敗集起的軍隊。又擊敗秦州叛賊呂茍兒,以及斬殺氐王楊定。返回朝廷,生病去世,賜贈幽州刺史,謚號為昭。

      鮑至

      [南北朝] 鮑至

      鮑至,東海人。湘東王蕭繹的五佐正之一。隨府在雍州,與庾肩吾、劉孝威、江伯搖、孔敬通、申子悅、徐防、徐摛、王囿、孔鑠等十人“抄撰眾籍,豐其果饌”,號為“高齋學士”。有詩作流傳于世。

      褚淵

      [南北朝] 褚淵

      褚淵(435年-482年),字彥回(南史在創作時為了避唐高祖李淵的名諱直接稱其為褚彥回),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南朝宋、齊宰相、外戚、南齊開國元勛,太常褚秀之之孫,左仆射褚湛之之子。元徽五年(477年),雍州刺史蕭道成(齊高帝)殺后廢帝,另立順帝。褚淵推舉蕭道成錄尚書事,后又助蕭道成代宋建齊。南齊建立后,受蕭道成寵幸,參與機要,進位司徒,封南康郡公。齊武帝時,奉遺詔領尚書事,授司空、驃騎將軍。旋病卒,追贈太宰、侍中、錄尚書事,謚號“文簡”。

      到洽

      [南北朝] 到洽

      (477—527)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茂。初為齊南徐州迎西曹行事。清警有才學,為謝朓、任昉、丘遲賞識。睹世亂,隱居積歲。梁武帝天監初,召為太子舍人,累遷尚書左丞,帝欲親戎,軍國容禮,多自洽出。尋遷御史中丞,彈糾無所顧望,號為勁直。官終尋陽太守。有文集,已佚。

      孔范

      [南北朝] 孔范

      南朝陳會稽山陰人,字法言。少好學,博涉書史。陳宣帝太建中,為宣惠江夏王長史。陳后主即位,仕都官尚書。與江總等并為狎客。后主惡聞過失,范必曲為文飾,稱揚贊美。時孔貴人絕愛幸,范與孔氏結為兄妹。寵遇優渥,言聽計從,朝廷公卿咸畏范。陳亡,隋文帝以其奸諂,列為四罪人之一,流放遠方。

      孔寧子

      [南北朝] 孔寧子

      (?—425)南朝宋會稽人。初為劉義隆鎮西咨議參軍,以文義見賞。義隆即位(宋文帝),為黃門侍郎、領步兵校尉。與侍中王華并有富貴之愿。時徐羨之等秉政,每切齒憤叱。

      王偃

      [南北朝] 王偃

      王偃(400年—455年),字子游,出身瑯琊王氏,政治人物,南朝宋孝武帝劉駿皇后王憲嫄的父親。代表作《明君詞》。

      陸凱

      [南北朝] 陸凱

      陸凱(?―約504年),字智君,陸俟之孫,北魏代(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鮮卑族。是南北朝人?!段簳酚袀?。

      李昶

      [南北朝] 李昶

      (516—565)北周頓丘臨黃人,小名那。李彪孫。幼能屬文,謁宇文泰,泰奇之,令入太學。后累官黃門侍郎,封臨黃縣伯。甚為宇文泰信任,兵馬處分,專以委之,詔冊文筆,皆昶所作。武帝時官御正中大夫,進爵為公,出為昌州刺史。

      劉苞

      [南北朝] 劉苞

      (482—511)南朝梁彭城人,字孝嘗。幼年喪父,至孝。初為司徒法曹行參軍,歷官至太子太傅丞、南徐州治中。以公事免。梁武帝天監中為太子洗馬,掌書記。居官有能名,性和直,與人交,面折其非,退稱其美。與從兄劉孝綽、從弟劉孺并以文藻著稱。

      劉孺

      [南北朝] 劉孺

      劉孺(485-543),南朝梁文學家。字孝稚,彭城(今徐州)人。宋司空忠昭公勔孫,齊太常劉悛子。生于齊武帝永明三年,卒于梁武帝大同九年,年五十九歲。有文集二十卷,佚。今存詩二首并與何遜聯句,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劉之遴

      [南北朝] 劉之遴

      (477—548)南朝梁南陽涅陽人,字思貞。劉虬子。少能屬文,為沈約、任昉所重。起家寧朔主簿,辟為太學博士。博覽群書,曾?!稘h書》,釋《左傳》。歷都官尚書、太常卿。侯景亂,避難還鄉,湘東王蕭繹嫉其才學,密送藥殺之。有文集五十卷。

      盧詢祖

      [南北朝] 盧詢祖

      北齊范陽涿人,盧恭道子。襲祖爵大夏男。文辭華美,下筆立成。舉秀才。文宣帝天保末,出為筑長城子使。自負其才,好臧否人物,眾共嫉之。后頗折節。歷太子舍人、司徒記室,卒官。

      陸法和

      [南北朝] 陸法和

      北齊人。初隱于江陵百里洲,通佛道術數。南朝梁時,侯景為亂,助湘東王擊敗景軍于江陵。后元帝任為都督、郢州刺史。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舉州降齊,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在朝不稱臣,不稱官爵,但云荊山居士。無疾而終。

      徐融

      [南北朝] 徐融

      五代時人。仕吳。齊王徐知誥秉政,融為賓客。身在齊幕,心歸楊氏。知誥既畜異志,且欲諷動幕僚。一日大雪飲酒,行令忤知誥,是夜被投于江。

      元宏

      [南北朝] 元宏

      (467—499)即拓跋宏、元宏。北魏皇帝。鮮卑族。獻文帝長子。五歲即位,太皇太后馮氏執政。改革吏治,實行均田制。加強戶籍管理,推行三長制。孝文帝太和十四年,馮氏死,帝親政,進一步改革。十七年,遷都洛陽。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禁鮮卑服、鮮卑語,在洛陽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重用中原漢族儒生,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之聯合統治。二十一年,鮮卑守舊貴族穆泰等擁太子恂謀反,事敗,賜恂死。在位二十九年,廟號高祖。

      元熙

      [南北朝] 元熙

      (?—520)北魏宗室,鮮卑族,字真興。元英子。宣武帝延昌二年襲爵中山王。起家秘書郎,累遷安西將軍、相州刺史。初,熙為清河王元懌所昵,孝明帝正光元年,元叉、劉騰殺元懌,幽禁胡太后。熙在鄴起兵,欲剪除叉、騰。兵起甫十日,為其長史柳元章所執,叉遣人斬之于鄴街。后謚文莊。

      蘇小小

      [南北朝] 蘇小小

      蘇小小(479年-約502年),南朝齊時期著名歌伎、錢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車。歷代文人多有傳頌,唐朝的白居易、李賀,明朝的張岱,近現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寫過關于蘇小小的詩文。有文學家認為蘇小小是“中國版的茶花女”。

      元恭

      [南北朝] 元恭

      元恭(498年—532年6月21日),即北魏節閔帝(531年至532年在位),字修業,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廣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元恭于正始年間襲封其父的廣陵王爵位,歷任散騎常侍、儀同三司等。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堂弟爾朱世隆,殺害元曄,立元恭為帝。太昌元年(532年),被高歡所廢,其后毒死。后來西魏為他上謚號節閔皇帝,東魏則稱其為廣陵王或前廢帝。

      何長瑜

      [南北朝] 何長瑜

      南朝宋東海人。與謝靈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為靈運四友之一。

      何思澄

      [南北朝] 何思澄

      南朝梁東海郯人,字元靜。何敬叔子。起家南康王侍郎,武帝天監十五年,太子詹事徐勉舉為學士,參撰《遍略》,遷治書侍御史。工文辭,所作《游廬山詩》,沈約大為贊賞。與何遜、何子朗并稱“東海三何”。年五十四卒于武陵王中錄事參軍。

      何子朗

      [南北朝] 何子朗

      南朝梁東海郯人,字世明。有才思,工清言。與何思澄、何遜俱擅文名,時稱“東海三何,子朗最多”。歷官員外散騎侍郎。出為國山令。卒年二十四。

      賀循

      [南北朝] 賀循

      (260—319)東晉會稽山陰人,字彥先。博洽善屬文,尤精禮傳,操行高潔,言行進止,必以禮讓。舉秀才,遷武康令。嘗討石冰,不受功賞。陳敏為亂,以疾辭偽命。亂平,征拜吳國內史。不就。入東晉,屢加征拜,惟為太常而已。與顧榮等擁戴晉元帝。數陳利害,言而必從,為當世儒宗。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卒謚穆。

      江革

      [南北朝] 江革

      (?—535)南朝梁濟陽考城人,字休映。初仕齊,為奉朝請。為江祏所重,參掌機務。入梁,遷御史中丞,奏彈不避權貴。隨豫章王蕭綜鎮彭城,城陷,為魏所俘,臨危不屈,尋放還。官至南北兗兩州大中正。剛直廉潔,為權勢所嫉。卒謚強子。有文集。

      周興嗣

      [南北朝] 周興嗣

      周興嗣 公元四六九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郡望陳郡項(今河南省沈丘縣)。生年不詳,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今安徽當涂),博學善屬文。武帝時,拜安成王國侍郎。帝每令興嗣為文,如銅表銘、柵塘碣、檄魏文,次韻王義之書千字文。每奏,輒稱善。官終給事中。興嗣撰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書》及《兩唐書志》)傳于世。

      褚沄

      [南北朝] 褚沄

      褚沄,字士洋,褚炫子,河南陽翟人。仕梁為曲阿令。歷晉安王中錄事,正員郎,烏程令。兄游亡,棄縣還,為太尉屬,延陵令,中書侍郎,太子率更令,御史中丞,湘東王府諮議參軍。卒。

      陸瑜

      [南北朝] 陸瑜

      陳吳郡吳人,字干玉。陸琰弟。少篤學,美詞藻。曾師事周弘正學《老子》、《莊子》,又從僧滔受《成實論》。州舉秀才,為安成王行參軍,遷東宮學士。宣帝太建中,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奉皇太子命抄撰子集,未就而卒,年四十四。

      裴讓之

      [南北朝] 裴讓之

      北齊河東聞喜人,字士禮。裴佗長子,仕魏累遷主客郎中。歷高澄大將軍主簿,兼中書舍人。齊受禪,除清河太守,誅二豪吏。侍中高德政舊與讓之不協,劾其眷戀魏朝,乃賜死。

      裴子野

      [南北朝] 裴子野

      裴子野(469—530),字幾原,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寓居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齊梁間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孫。官至鴻臚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時任吳興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縣境內。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靜守,安貧樂道,僅起茅屋數間,妻兒??囵嚭?。晚年篤信佛教。著作甚豐,有抄合后漢事40卷、《眾僧傳》20卷、《方國伎圖》1卷、文集20卷等。

      劉義隆

      [南北朝] 劉義隆

      劉義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即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小字車兒,中國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宋少帝劉義符之弟,母文章太后胡道安。初封宜都王,歷任前將軍、鎮西將軍等職,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號“元嘉”。元嘉三十年(453年),劉義隆被太子劉劭弒殺。時年四十七歲,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王瑳

      [南北朝] 王瑳

      南朝陳瑯邪人。陳后主時任侍中、散騎常侍??瘫∝澅?,忌才害能。常入宮中陪侍游宴,時稱狎客。陳亡,從后主至長安,劣跡敗露,隋文帝以其奸佞惑主,流之邊遠。

      傅縡

      [南北朝] 傅縡

      (531—585)南朝陳北地靈州人,字宜事。七歲能誦古詩賦至十余萬言,長好學,能屬文。后依梁湘州刺史蕭循,得博覽群書。入陳,文帝時召為撰史學士。后主時累遷至秘書監,中書通事舍人。掌詔誥。篤性佛教,從僧惠朗受《三論》,著《明道論》,闡發其說。為文典麗,下筆輒成。性木強,負才使氣,卒為施文慶等所讒,下獄死。有集,佚。

      高昂

      [南北朝] 高昂

      (501—538)東魏渤海蓨人,字敖曹。高乾弟。少有勇力,專事馳騁。北魏末,與兄弟共在鄉里招集部曲起兵。后隨高歡討爾朱氏,屢立戰功,官至侍中、司徒。后為西南道大都督,攻克上洛,俘西魏洛州刺史及將帥數十人。復為軍司大都督,統七十六都督,為鮮卑權貴所憚服之唯一漢將。東魏孝靜帝元象元年,封京兆郡公。后與侯景等共攻獨孤如愿于金墉城,邙山之役,為西魏宇文泰援軍所殺。

      謝晦

      [南北朝] 謝晦

      (390—426)南朝宋陳郡陽夏人,字宣明。謝朗孫。涉獵文義,博贍多通。初為孟昶建威府中兵參軍。劉穆之薦于劉裕,累遷太尉主簿。然議事常與穆之不同,穆之怒之,抑不得遷。穆之死,轉從事中郎。從劉裕征伐關洛,委以要任。入宋,封武昌縣公??偨y宿衛。武帝死,少帝立,與徐羨之等共輔政。旋共廢殺少帝,迎立文帝。后出為荊州刺史。文帝元嘉三年,誅殺羨之等,并遣檀道濟討晦,晦兵敗被殺。

      高允

      [南北朝] 高允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學家。 高允少年喪父,大器早成,氣度非凡,初為郡功曹。神麚四年(431年),為中書博士,遷中書侍郎,參修國記,教導太子。文明太后稱制,拜中書令、封咸陽公,加號鎮東將軍。出為散騎常侍、征西將軍、懷州刺史。高允歷仕五朝,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年九十八,追贈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將軍,謚號文。

      蕭子暉

      [南北朝] 蕭子暉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景光,蕭子恪弟。少涉書史,有文才。起家員外散騎侍郎,遷南中郎記室。出為臨安、新繁令。官終驃騎長史。曾聽梁武帝講《三慧經》,退作《講賦》上奏,為武帝稱賞。性恬靜、寡嗜欲。有集已佚。

      徐悱

      [南北朝] 徐悱

      (?—524)南朝梁東海郯人,字敬業。徐勉次子。幼聰敏能文,起家著作佐郎,轉太子舍人,掌書記。累遷晉安內史。

      徐君茜

      [南北朝] 徐君茜

      南朝梁東海郯人,字懷簡。徐孝嗣孫。幼聰朗好學,及長,善弦歌,為梁湘東王鎮西咨議參軍。好聲色,侍妾數十,皆佩金翠,曳羅綺。常載妓游覽,荊楚山川,靡不登踐。辯于辭令,有輕艷之才,作新聲巧變,人多諷習。卒官。

      虞炎

      [南北朝] 虞炎

      南朝齊會稽人。以文學與沈約同為文惠太子所遇,常應對左右。齊高帝建元三年奉命以兼散騎常侍巡行州郡觀省風俗。官至驍騎將軍。

      袁彖

      [南北朝] 袁彖

      (447—494)南朝齊陳郡陽夏人,字偉才,小字史公。袁侄。能文好玄言。見誅,宋明帝投其尸江中,不許斂葬。彖與舊奴一人,微服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瘞之。仕宋為相國蕭道成(齊高帝)主簿。入齊,累官太子中庶子,出為冠軍將軍,監吳興郡事。性剛,以微言忤齊武帝,又與王晏不協。坐過用俸錢,免官付東冶,尋遇釋。后位侍中。卒謚靖。

      張纘

      [南北朝] 張纘

      (499—549)南朝梁范陽方城人,字伯緒。張緬弟。年十一,尚梁武帝女。起家秘書郎,好學善文,與瑯邪王錫齊名。梁武帝大同二年,位吏部尚書,能選拔寒門才士,為時所稱。遷湘州刺史,在政四年,流人自歸,州境大安。太清二年,官平北將軍、寧蠻校尉。后為岳陽王蕭察所害。有《鴻寶》及文集,皆佚。

      周弘讓

      [南北朝] 周弘讓

      南朝陳汝南安成人。周弘正弟。始仕不得志,隱于句容之茅山,累征不至。晚仕侯景,為中書侍郎。梁元帝承圣初,為國子祭酒。陳文帝天嘉初,以白衣領太常卿,官至光祿大夫。性簡素,博學多通。有《續高士傳》及文集,皆佚。

      祖珽

      [南北朝] 祖珽

      北齊范陽遒人,字孝徵。有文才,善音律,解鮮卑語。起家秘書郎。歷事諸帝,屢以貪贓被高歡、高澄杖笞免官。武成帝河清四年,與和士開說帝禪位于太子緯,任秘書監,加儀同三司。謀宰相位,誣奏和士開罪狀,后主(高緯)怒,徙光州,囚于地牢而失明。后主天統四年,復被起用為秘書監,累遷侍中、尚書左仆射。遷領軍,專主機衡。后主武平四年,被韓長鸞等所譖,解侍中、仆射,出為北徐州刺史。卒于州。

      王籍

      [南北朝]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詳),字文海,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北)人。南朝梁詩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詩,而享譽王籍詩史。有文才,不得志。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梁天監末任湘東王蕭繹咨議參軍,遷中散大夫等。王籍詩歌學謝靈運,《南史·王籍傳》稱“時人咸謂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莊周”。

      劉邈

      [南北朝] 劉邈

      劉邈,南朝梁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生卒年不詳。

      劉逖

      [南北朝] 劉逖

      (525—573)北齊彭城叢亭里人,字子長。善戲謔,工詩詠。高澄以為永安公浚開府行參軍。孝昭帝皇建初除太子洗馬。從武成帝赴晉陽,諂附和士開,授中書侍郎,入典機密。官至散騎常侍。與崔季舒等同時被殺。

      陸罩

      [南北朝] 陸罩

      南朝梁吳郡吳人,字洞元。陸杲子。少篤于學,博覽群籍,善屬文,簡文帝居藩時,為記室參軍,撰帝集序。稍遷太子中庶子,禮遇甚厚。武帝大同七年以母老,辭官去。母終,復仕,位終光祿卿。

    2. 5
    3. 6
    4. 7
    5. 8
    6. 9
    7. 10
    8. 11
    9.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_插B内射18免费视频_黄色网站在线视频_国产真人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1. <b id="x0hdm"></b>
    10. <sup id="x0hdm"></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