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橋小學位于
宜昌市伍家崗區建設新村31號,始建于1955年8月,校名先后為復興路小學、十中附小、新村小學、港中附小、宜昌港務局子弟小學,1995年8月移交伍家崗區人民政府。1995年12月,更名為宜昌市伍家崗區萬壽橋小學,隸屬于伍家崗區教育局,為副科級事業單位。綜觀學校幾十年的歷史,盡管學校面積比較小,學校知名度也不高,但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澆灌培育出不少能人,新人。全國有名的畫家汪國新、全國優秀藝術教師付先德均畢業于我們學校。
學校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小學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1995年8月以來,學校稟承“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奮斗,開拓進取,與時俱進,在學校管理上大膽引進競爭機制,完善激勵制度。學校堅持走科研興校的路子,積極開展課程改革和教育科研,承擔中央教科所實驗課題“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的研究”已結題,省級十五課題“創新型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的研究”和“學習德育資源和社區德育資源的整合”正在實驗之中。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培養了一批教學骨干,有十多名教師次在省級、市級獲各種獎勵,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重視藝術教育,舞蹈《磨》獲文化部組織的首屆全國少兒蒲公英舞蹈大賽銀獎,并在中央教育頻道組織的校園舞蹈大賽中獲最佳表演獎,小品“雙胞胎”在湖北省“五個一工程”活動中獲銀獎。近幾年來,學校通過各方面的深化改革,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辦學條件不斷優化,兩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多次被區政府評為文明單位,學校的科技結活動、工會活動業對次受到市級表彰。2001年12月經伍家崗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評估,被確定為宜昌市伍家崗區示范學校。
萬壽橋小學現占地面積8380平方米,校舍面積3540平方米,建有8個標準功能室,電腦40臺,多媒體教室一間,圖書1.2萬冊。學校內設辦公室、教導處、政教處、總務處等管理部門,教職工44人,其中黨員11人,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5人,骨干教師12人,在校學生773人。新世紀,新機遇,萬壽橋小學正在“團結奮斗、爭創一流”校訓的鼓勵下向市級名校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