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于1974年4月經行署宜昌地區農業機械局提議,報行署宜昌地區革委會。湖北省農業機械局批準開始籌建,于1975年10月18日由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同意建立宜昌地區農業機械學校,學校隸屬湖北省宜昌地區農機管理局,屬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校址設在宜昌縣土門。當時正值全國農機化大發展時期,學校原名宜昌地區農業機械學校,宜昌市農業機械學校,1995年更名為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學校三十年的發展歷程,是銳意改革,艱苦創業的歷程?! ?1975年—1980年是學校的創建階段,批準規模640人。因當時國家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了適當的傾斜和照顧,使學校有了一定的規模和發展,校容校貌初具雛形。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單一的辦學模式難以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辦學一度步入低谷?! ?1981—1990年為學校的求生存階段。困境中的宜昌市機電工程學校主動順應社會的變革,審時度勢,改革傳統辦學模式,確立了“面向市場,深化改革,適應規模,注重效益,穩定發展,確保質量”的辦學指導思想,弘揚“團結負重,爭創一流”的精神,不斷拓寬服務對象,科學調整專業結構,1983年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創辦機電專業;1984年首開從農村招收自費不包分配學生之先河;1985年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推行“目標管理”和“量化積分管理制度”,促進了管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在教學上學校確立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優化教學結構,強化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1986年起率先推行畢業生“雙證制”和“多證制”。從而極大的增強了辦學的活力,提高了辦學的效益?! ?1991—2000年是學校取得重大發展的階段,也是學校發展最快的時期,學校確定了“抓就業,促招生,抓專業,促就業,抓質量,促效益”的工作思路,1993年在全國首創聯合開辦大專函授班,1996年與
深圳華深培訓中心聯合成立培訓部,積極拓展外省市就業市場,使辦學向多層次、多渠道方向發展,積極推行教育改革;1996年率先在全市中專中推行CBE模塊式教學改革;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以培養“雙師型”為目標的“能師工程”,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全方位、全天侯開展校園文明工程和形象工程,黨、政、工、團、婦齊抓共管,營造出團結向上、文明嚴謹的良好的氛圍,學校步入順暢的良性發展軌道?!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學校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依靠全體教職工同心同德,團結奮進,極大的促進了學校的全面發展,使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學校占地132.26畝,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教職工165人,專任教師120人,其中高級講師43人,講師65人,在校生5600余人,開設了包括國家重點專業機電專業和國家緊缺型專業數控機床、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在內的16個專業,擁有32個教學實驗室,2個多媒體教室和600臺以聯想、清華同方P4型微機為主體的計算機中心及數控、家電、電工、機動車、機加工等6個實訓中心?!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面向市場,深化改革,適應規模,注重效益,穩定發展,確保質量”的辦學指導思想,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師資建設為根本,以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創重點、創名牌、創特色、創一流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團結負重,銳意創新,爭創一流,已建成了一個專業結構合理,教學手段先進,管理體系科學,辦學實力雄厚的綜合型工科中等專業學校?! 〗ㄐH陙?,共向社會輸送了20000余名中專生和1600余名大專生,同時還積極利用學校的現有條件大力開展短期培訓工作,真正形成了人才的立交橋?! ?學校也先后被評為“湖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宜昌市名牌學?!?、“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園林式學?!?、“湖北省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先進單位”、“國家級示范專業學?!?、“國家級重點中?!?、“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單位”,最近還被被教育部、交通部等6個部門聯合確定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