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醫科大學簡介
寧夏醫科大學位于美麗的塞上湖城
銀川市。學校與自治區同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
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并入寧夏醫學院。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
建校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幾代寧醫人的奮斗拼搏,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特別是2007年新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后,學校的教學、科研、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觀。校區內湖光粼粼、綠草茵茵,與宏大的建筑群構成了銀川市南大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目前,學校新、老兩個校區占地面積共83.3萬㎡,建筑面積28.5萬㎡,資產總值10.99億元。圖書館藏文獻83.14萬余冊,建成了萬兆主干連樓宇、百兆交換到桌面的校園網絡,其規模、速率、服務等均達到了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創先爭優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學校圖書館)
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中醫學院(回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管理學院、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研究生院、檢驗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國防教育中心)、外國語教學部、高等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17個教學機構,10個教輔科研機構,4個科研機構。初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大學醫院系統,有10所附屬醫院(直屬附屬醫院2所,直屬??漆t院3所),有12所教學醫院,90余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分布于寧夏各地市及
北京、上海、
重慶、山東、遼寧、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等省市區。其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寧夏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年門診量110萬余人次,開放病床2186張,醫療服務輻射內蒙、甘肅、陜西等毗鄰地區,1995年醫院躋身全國500家大型醫院之列。
學?,F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5660余人(含總醫院),其中專任教師735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422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82.72%,博士學位教師占30.48%。教師中有雙聘院士1人,研究生導師46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9名)。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2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二、三層次人選1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自治區“313”人才27人,入選自治區“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7人,教育部新世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4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7人。
學?,F有各類在校學生2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376人,學校生源覆蓋全國25個?。▍^、市),碩士研究生1256人、留學生118人。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于自治區高校前列, 連續三年被評為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并被教育部評選為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
(學??萍紭牵?br />
學校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突出寧夏回族地方特色,堅持“整體規劃、發展內涵、突顯特色、創新品牌”的方針和“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積極調整學科專業設置,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形成了以醫學為主、中西醫并存,涵蓋醫學、管理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目前學校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中藥學、醫學檢驗、公共事業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等17個本科專業,有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學校于1978年開始開展研究生教育,目前,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學位點,并承擔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項目。有溫病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心病學、中醫肝膽病學、回醫學、中醫診斷學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9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010年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學校成為立項建設的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標志著學校的辦學層次即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學?,F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協同創新中心1個。在顱腦疾患、生殖遺傳、脊柱結核、地方包蟲病等研究方面成績顯著?!笆晃濉币詠?,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432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94項,并且在國家“863”、“973”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自治區重大項目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并首次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高發疾病防治事宜技術研究及示范》的研究工作。
學校依托民族地區優勢,積極開展回族醫學教育與研究,并依托中醫學碩士點,招收回醫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成立了寧夏醫科大學湯瓶八診職業培訓學院,2011年回醫學院成立,回族醫學被確立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并面向寧夏區內招收回族醫學方向的本科生。先后組建了回族醫學研究所、寧夏回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醫科大學回醫藥研究院、回醫藥現代化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附屬回醫中醫醫院是國家重點民族醫醫院,先后建成了中華回醫藥文化博物館和回醫藥協同創新中心,逐步形成了科研、教學、臨床以及對外交流的回族醫藥文化新局面。
(學校教學樓一隅)
(飲食中心)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十分重視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日本島根大學、美國南達庫他大學圣福德醫學院、加拿大白求恩東方醫學中心、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堪培拉大學,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意大利費拉拉大學以及國內的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首都醫科大學、
廈門大學等數十個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廣泛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合作。
學校在學科專業建設、基礎設施、師資力量、教學和科研水平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已成為一所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高等醫學院校。學校將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寧夏“兩區”建設的大好機遇,進一步狠抓內涵建設,扎實推進“建博”工作,不斷突出辦學特色,提高辦學水平,為實現“兩個一流”(西部一流、有一流學科)和建設西部地區有特色、現代化、高水平的綜合性醫科大學而努力奮斗。
學校領導 名師風采 校園風景 關于寧夏醫科大學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