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常師】單字解釋
學:基本詞義 ◎ 學 壆、斈 xué 〈動〉 (1) (形聲。本作“壆”,象雙手構木為屋形。后作聲符,加“子”為義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本義:學習) (2) 同本義 [study;learn] 學,識也?!稄V雅》 好學近乎知?!抖Y記·中庸》 念終始典于學?!抖Y記·文王世子》 學,效也。近而愈明者學也?!渡袝髠鳌?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肚f子·庚桑楚》 遠尋師學?!逗鬂h書·列女傳》 學而時習之?!墩撜Z》 學即繼以問也?!濉?劉開《問說》 (3) 又如:學書(認真讀書);學學乖(經世面,學聰明);學理論;學技術;好學;苦學;教學相長;學文(學習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學習文化知識);學古(學習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imitate;mimic] [巧姐兒]笑嘻嘻走到 鳳姐身邊學舌?!都t樓夢》。又如:學嘴(學舌);調嘴學舌;學...
師:基本詞義 ◎ 師 師 shī 〈名〉 (1) (會意。從幣,從垖。垖( duī )是小土山,帀( zā )是包圍。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眾多。本義:古代軍隊編制的一級。二千五百人為一師) (2) 同本義 [pision] 師,二千五百人為師?!墩f文》 王乃犬巡六師?!稌翁┦摹?陳師鞠旅?!对姟ば⊙拧げ绍弧?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吨芏Y·地官·小司徒》 (3) 師今為隸屬于軍的單位,下轄若干旅或團 (4) 泛指軍隊[army;troops] 十年春,齊師伐王?!蹲髠鳌でf公十年》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獫h· 賈誼《過秦論》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 晉人御師必于 殽?!薄蹲髠鳌べ夜辍?(5) 又如:水師(水軍);揮師(指揮并帶領軍隊);師旅(軍隊的通稱,亦用來指戰爭);師船(師舶,兵船,兵艦);師老(軍隊疲勞,...
常:基本詞義 ◎ 常 cháng 〈名〉 (1) (形聲。從巾,尚聲。本義:旗) (2) 同本義 [flag] 紀于太常?!稌ぞ馈?。傳:“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 載是常服?!对姟ば⊙拧ち隆?(3) 裙子 [skirt]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對?!兑葜軙?常,下裙也?!墩f文》。朱駿聲曰:“常裳二字,經傳截然分開,并不通借?!?(4) 規則,規律 [routine;law] 陳常于時夏?!对姟ぶ茼灐に嘉摹?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 桀亡?!盾髯印ぬ煺摗?(5) 又如:常古(舊法,常法);常故(舊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會宣揚的所謂恒久不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準則,即倫常;綱常 [feudal order of importance or seniority in human relationships]。如:常倫(倫常);三綱五常 詞性變化 ◎ 常 cháng 〈量〉 古代長度單位。一丈六尺為常 [sixteen feet] 尋舒兩肱也,倍尋謂之常?!?..
無:基本詞義 ◎ 無 (1) 無 mó (2) ——“南無”( nāmó ):佛教用語,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見 wú 基本詞義 ◎ 無 無 wú 〈名〉 (1) (會意。據甲骨文字形,象一個人持把在跳舞。卜辭、金文中“無、舞”同字。本義:樂舞) (2) 同本義 [sing and dance] (3) 哲學范疇,指無形、無名、虛無等,或指物質的隱微狀態 [nihility]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独献印?詞性變化 ◎ 無 無 wú 〈動〉 (1) 沒有,跟“有”相對 [not have;there is not] 無,不有也?!队衿?無若丹朱傲?!稌ひ骛ⅰ?無偏無黨?!稌ず榉丁?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盾髯印しㄐ小?事不耳聞目睹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石鐘山記》 無不伸頸?!队莩跣轮尽で锫曉娮孕颉?無不變色。 無不畢肖?!濉?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無不驚為生人。 (2) 又如:無顏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