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坊正字劍子歌
春坊正字劍子歌朗讀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簌,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賀 (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 李賀 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 李賀 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賀 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譯文注釋
譯文
在太子宮中擔任正字老前輩的劍匣中,裝著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寶劍,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斬蛟,來歷不凡。
遠遠看去,這柄寶劍好似從云隙中射下來的一抹月光,寒氣侵人;又像是一條平鋪著的潔白的絹帶。
銀光閃閃,老鯊魚皮制成的劍鞘呈現出蒺藜刺般光彩艷發的花紋,劍身上涂抹著一層厚厚的鸊鵜油像雄鷴鳥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銹。
這柄寶劍不僅精美絕倫,鋒利無比,而且有一顆像戰國時期的著名俠士荊軻那樣的俠義之心,分分明明照映著春坊的圖書文字。
它那劍柄上垂著的金色絲縛還是那樣鮮艷奪目,它在匣中發出的奇異光芒,隨時都在躍躍欲試,想把那堅硬無比的蘭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西方的白帝看見它也會驚惶失色,神母也會嚇得嗷嗷大哭。
注釋
春坊正字:唐代太子宮中掌校正經籍文字的官員,隸屬于左春坊司經局。故稱為春坊正字。劍子:即劍
先輩:指春坊正字?!堆莘甭丁酚涊d:唐代舉人稱已經及第為先輩。三尺水:三尺劍。
吳潭斬龍子:西晉周處在義興(江蘇宜興)斬蛟龍除害的故事。見《世說新語·自新》。
隙月:縫隙中的月光。比喻劍。
練帶:白色的絹帶。劍光像白色的絹帶。比喻劍很重
蛟胎:沙魚皮做的劍鞘。蛟胎皮,就是鯊魚皮,有珠紋而堅硬,古代的劍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實圓而有刺。這里用來形容劍鞘的花紋。
鸊鵜(pìtí):水鳥名,用它的脂肪涂劍可以防銹。淬:涂抹的意思。白鷴(xián):鳥名,似山雞而色白,尾長三尺,這里用以形容劍的锃亮。
荊軻:戰國時衛國人,曾刺殺秦始皇。
挼絲團金:用金絲編制成的圓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頭應改為罒字頭):下垂的樣子。
藍田玉:藍田的美玉。
西方白帝:神話中西方的神。
鬼母秋郊哭:《史記·高祖本紀》:劉邦酒醉夜行,揮劍斬殺了攔路的大蛇,后來見一老母哭泣,自稱我的兒子是西方白帝子,現在被赤帝子殺了。
創作背景
李賀曾赴京都長安做從九品小官奉禮郎,官職底下,俸祿微薄,備感壓抑,卻又毫無遷調的希望。此詩的寫作時間,可能就在入京作奉禮郎任內,在元和四年(809年)至七年(812年)之間。
詩詞推薦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