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嘆
夏日嘆朗讀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
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
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郁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 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 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 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 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 杜甫 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 杜甫 草堂紀念。
譯文注釋
譯文
夏季太陽從東北方升起,中午時太陽正當頭頂,火辣辣的。
太陽曬透厚厚的土地,酷熱難熬,能有什么法子釋放這難忍的悶熱?
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號令反常了?
即使降雨也無法滋潤萬物,因為田地都已經干得塵土飛揚了。
飛鳥、池魚皆因干旱和酷熱而死了。
萬民仍然流離失所,舉目望去,田園一片荒蕪。
黃河以北大片地區都變成叛軍的巢穴。
動亂使人想起幽薊二郡,唐王朝的軍隊如今在哪里呢?
我憂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暢。
撫今思昔,嘆當朝沒有賢臣良相。
注釋
陵天:升上天空。陵天經:一作“經天陵”。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軌道。此指太陽當頂直射。
朱光:日光。徹厚地:曬透大地。
郁蒸:悶熱。開:散釋。
上蒼:蒼天。
乖:違背,反常。
濡:濕潤。
萬人:百姓。流冗: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唯蒿萊:田園荒蕪景象。
大河:黃河。
化:一作“盡”?;⑴c豺:喻安史叛軍。
幽薊:幽州(范陽郡)和薊州(漁陽郡),安史叛軍老巢。
未諧: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穩。
眇然:遙想。貞觀:唐太宗年號(公元627~649年),貞觀之治為唐初盛世。
數子:指貞觀名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偕:同。
創作背景
該詩是杜甫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在華州所作。那一年,關中大旱,造成嚴重災荒,災民到處逃荒,流離失所。杜甫從洛陽回到華州以后,對唐肅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權的重臣們已失去了信心。這一年夏天他寫下《夏日嘆》一詩,明確地表達了這種心情。
詩詞推薦
扁舟入浙,便有家山意。全勝軺車駕邊地。愛官塵不到,書眼爭明,稱壽處,春傍梅花影里。
平生丘壑志,未老求閑,天亦徘徊就歸計。想疊嶂雙溪,千騎弓刀,渾不似、白石山中勝趣。怕竹屋梅窗欲成時,又飛詔東山,謝公催起。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