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野老朗讀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 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 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 杜甫 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 杜甫 草堂紀念。
譯文注釋
譯文
江岸回曲,竹籬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邊漫步觀賞, 柴門歪歪斜斜的卻自然而然的正好迎著大江。
而那邊澄碧的百花潭種漁民們正歡快的下網捕魚呢 ,連那一艘艘商船也映著晚霞,紛紛在此靠岸了。
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劍門失守,不盡歸路斷絕,整個局勢都是那樣危急,使人憂念日深,可我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卻滯留蜀中。
去年洛陽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復,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視眈眈,蜀中也隱伏戰亂的危機聽那從蕭瑟秋風中的成都墻頭傳來的畫角聲,凄切悲涼。
注釋
野老:杜甫自稱。
籬前:竹籬前邊,有的版本作籬邊。
逐江開:浣花溪自西而東流。
澄潭:指百花潭。
賈(gǔ)客:商人。
劍閣:指劍門關,今四川省劍閣縣境內。
琴臺:漢司馬相如彈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
創作背景
《野老》寫于(上元元年)760年,這時杜甫剛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來,對生活還是聊感欣慰,但是國家仍然動蕩不安,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中使他無法寧靜,于是寫下這首詩。
詩詞推薦
花枝婭姹搖春風,紛紛蜂蝶爭繁叢。我來提壺飲花下,閑愁如雪皆消融。
枝頭黃鳥聲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少年樂事那復得,只今空憶長安道。
救人無術廿載中,歸來兩鬢已成翁。故交如花漸凋落,欲話衷曲誰人同?
且拚爛醉花陰臥,明日呼童掃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