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x0hdm"></b>
  • <sup id="x0hdm"></sup>

    1. 詩人大全

      陳景元

      [宋代] 陳景元

      宋建昌軍南城人。道士。字太虛,號真靖,自稱碧虛子。謂游天臺遇鴻濛先生張無夢授秘術,神宗聞其名,召對天章閣,命設羅天大醮,累遷至右街副道篆,賜號真人。乞歸廬山,行李百擔皆經史。讀書至老不倦,詩書畫皆清婉可喜。卒年七十。著有《四升經集注》等。

      劉韞

      [宋代] 劉韞

      建州崇安人,字仲固。以兄蔭入仕,歷通判三州、典二郡,皆有政聲。以朝散大夫致仕,筑室于崇安縣南,旦夕諷詠,隱處以終。

      汪寺丞

      [宋代] 汪寺丞

      汪寺丞,失名。南渡初曾題詩麻溪渡(清嘉慶《寧國府志》卷一二)。

      陳節

      [宋代] 陳節

      陳杰,字燾父,洪州豐城(今屬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進士,授贛州簿。歷知江陵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兼制置司參謀。據集中詩篇,知其還做過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隱居東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四卷。清同治《豐城縣志》卷一六有傳。

      釋得升

      [宋代] 釋得升

      釋得升(一○九六~一一六九),號頑庵,俗姓何,廣漢德陽(今屬四川)人。年十七依崇果寺,二十得度。后棄謁文殊心道禪師,問佛法省要,殊示偈,退參三年,方得旨趣。往見佛性,機不投。入閩至鼓山,竹庵命分座說法。高宗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應張浚請開法石門,遷明教及報恩、開先。晚住南康軍云居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七十四。為南岳下十六世,龍翔竹庵土圭禪師法嗣?!都翁┢諢翡洝肪矶?、《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蔡載

      [宋代] 蔡載

      蔡載,字天任,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三年(一○八○)進士(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二一)。歷晉陵縣主簿。欽宗靖康中,李綱辟為御營司干辦公事。高宗建炎中,有詔薦士,稱疾不就。以壽終。事見《至順鎮江志》卷一九。今錄詩五首。

      李慎言

      [宋代] 李慎言

      李慎言,字希古,海州(今江蘇連云港)人。曾為趙今畤師。事見《侯鯖錄》卷二。今錄詩三首。

      朱慶朝

      [宋代] 朱慶朝

      朱慶朝(一一五六~一二一五),字彥彬,縉云(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曾通判鄂州。事見《義陽金竹朱氏宗譜》。

      林大中

      [宋代] 林大中

      (1131—1208)宋婺州永康人,字和叔。高宗紹興三十年進士。光宗時為殿中侍御史,抗直敢言。歷知寧國府、贛州。寧宗即位,為給事中。因不交韓侂胄,與之結怨。以煥章閣待制知慶元府,捐公帑筑堤防潮,民賴其利。后削職罷歸,屏居十二年。及侂胄死,召試吏部尚書,累官簽書樞密院事。卒謚正惠。有文集。

      徐守信

      [宋代] 徐守信

      泰州海陵人。道士。少孤,役于天慶觀。仁宗嘉祐間,天臺道士余元吉來游,示惡疾,守信事之無倦。相傳于溺器得丹砂餌之,從此常放言笑歌,或數日不食,日誦《度人經》,為人說禍福。發運使蔣之奇以經中有“神公受命”句,呼為“神公”,人遂以神翁目之?;兆跁r召至京師,以賓禮待,賜號“虛靜沖和先生”。卒年七十六。賜大中大夫。弟子苗希頤裒次其事,編成《徐神公語錄》。

      柳應辰

      [宋代] 柳應辰

      柳應辰,字明明,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拱辰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清同治《武陵縣志》卷三一)?;实v中,知昭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三)。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以都官員外郎通判永州(清嘉慶《祁陽縣志》卷五)。今錄詩三首。

      陳詁

      [宋代] 陳詁

      陳詁,字天經,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進士。乾興元年(一○二二)由秘書丞為秘閣校理。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同知太常禮院(同上書卷一○三)。七年(一○二九)以祠部員外郎知祥符縣(同上書卷一○七)。累遷三司戶部副使、兵部員外郎,卒。

      錢聞禮

      [宋代] 錢聞禮

      錢聞禮,嘉興(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歷知賀州。寧宗慶元四年(一一九八)以贓罷。

      陳士徽

      [宋代] 陳士徽

      陳士徽,端宗景炎間翰林學士,曾以事貶瓊州。事見明正德《瓊臺志》卷三二、三七。

      張訢

      [宋代] 張訢

      張欣,毗陵(今江蘇常州)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知光澤縣(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衡州。開禧二年(一二○六)除廣東提刑(《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

      沈季長

      [宋代] 沈季長

      沈季長(一○二七~一○八七),字道原,其先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徙家真州揚子(今江蘇儀徵)。舉進士。歷越州司法參軍,南京國子監教授、直講。遷天章閣侍講,兼集賢校理、管勾國子監公事,同修起居注。出為淮南節度判官。哲宗元祐初,權發遣南康軍,改權發遣秀州事。元祐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一。有文集十五卷,詩傳二十卷,已佚。事見《王魏公集》卷七《沈公墓志銘》。

      晁公休

      [宋代] 晁公休

      晁公休,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公武兄。高宗建炎中為漢陰令,張浚辟為川陜宣撫處置使司糧料官。事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四。今錄詩三首。

      汪立信

      [宋代] 汪立信

      (1200—1274)安豐人,字誠甫,一字成文,號紫源。汪澈從孫。理宗淳祐六年進士。歷通判建康府、荊湖制置司參議。累擢權兵部尚書、荊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所至興學校、撫貧苦、募軍卒。勸賈似道去安樂、修守備,遭斥而不用。度宗咸淳末,元兵大舉伐宋,為江淮招討使,至高郵,聞似道師已潰,江漢守臣皆望風降遁,失聲悲慟,扼吭而卒。

      釋康源

      [宋代] 釋康源

      釋康源,居福州興福院。為南岳下十三世,東林總禪師法嗣?!段鍩魰肪硪黄哂袀?。

      王操

      [宋代] 王操

      王操,字正美,江南人。太宗太平興國時上《南郊頌》,授太子洗馬。曾奉使隴右。仕至殿中丞。事見《詩話總龜》前集卷一一引《雅言系述》?!?em>王操詩,今存《訥齋小集》一卷,見《兩宋名賢小集》。今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宋文鑒》(《四部叢刊》本)等書,并從《歷代吟譜》輯得集外詩一首。

      王贄

      [宋代] 王贄

      (994—1069)宋泰和人,字至之。真宗天禧三年進士。歷侍御史、知諫院、判司農寺。仁宗慶歷中,為天章閣待制,條陳時事,對策甚久,仁宗贊為南士而有燕趙之氣者。神宗時官終戶部侍郎。

      林夔孫

      [宋代] 林夔孫

      南宋經師。字子武,號蒙谷。福州古田(今屬福建)人。朱熹門人。慶元黨案起,仍不變初志,從熹講論不輟。后為縣尉。曾將朱熹口授講義宣講于白鹿洞書院。著有《尚書本義》、《中庸章句》等。

      鄭霖

      [宋代] 鄭霖

      南宋開禧元年(1205)入太學,紹定二年(1229)登黃樸榜進士,授江西南安軍教授。后知四川嘉定,再升總領淮西軍馬錢糧,轉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此后曾改知贛州、蘇州、安慶、平江等地。知安慶時兼任淮浙提刑點浙西刑獄;知平江時兼淮浙發運使。賈似道當權于朝,四處網羅人才以為己用,有意拉攏鄭霖。但鄭霖深惡賈似道恃世弄權,不愿與其往來,后賈似道以"司都"、"監禮部郎官"等職授鄭霖,皆拒不就職。賈懷恨在心,遂誣鄭霖造登臺橋一事為"積糧聚眾,圖謀不軌"。理宗偏聽不察,竟加殺害。時年七十二歲。數年后,理宗見到鄭霖遺表,幡然悔悟,昭雪其冤,追贈中奉大夫龍圖閣直學士,并賜葬西岙集福寺前。

      趙汝州

      [宋代] 趙汝州

      趙汝州,字君牧,襄陽(今屬湖北)人。太宗八世孫。事見《湖北詩徵傳略》卷三六。

      陳公凱

      [宋代] 陳公凱

      陳公凱,字君用,號竹臞,浦江(今屬浙江)人。元初為月泉書院山長。與其弟公舉日與方鳳、吳思齊為文字交。月泉吟社第四十名,署名柳圃;又為第四十六名,署名陳鶴皋。事見明嘉靖《浦江志略》卷七《陳公舉傳》、《月泉吟社詩》。今錄詩二首。

      朱梅居

      [宋代] 朱梅居

      朱梅居,居臨安(今浙江杭州)。與俞文豹同時。

      釋可士

      [宋代] 釋可士

      釋可士,仁宗天圣間閩僧(《竹莊詩話》卷二一)。

      輔廣

      [宋代] 輔廣

      輔廣,字漢卿,號潛庵。祖籍趙州慶源。父親名逵.字彥達,宋高宗南渡時,隸楊沂中摩下,累立戰功。歷官左武大夫、邵州防御使,后知泰州。晚年遷居崇德永新鄉,遂為崇德人。有四子,廣居次,生于軍中。

      釋興道

      [宋代] 釋興道

      釋興道,號默庵。住平江府慧日寺。為南岳下十五世,勝因咸青禪師法嗣?!都翁┢諢翡洝肪硪蝗?、《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魏吉甫

      [宋代] 魏吉甫

      魏吉甫,字元嘉,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一六)。為吉州司法參軍(《周文忠集》卷三《蔡子亨墓志銘》)。官至戶部侍郎(《閩詩錄》丙集卷九)。

      朱真靜

      [宋代] 朱真靜

      朱真靜(?~一二四三),字復常,自號雪崖,臨安(今屬浙江)人。洞霄宮道士。理宗淳祐三年趺坐而化。賜號妙行先生。事見《洞霄圖志》卷五。今錄詩五首。

      馮鋼

      [宋代] 馮鋼

      馮鋼,字仲柔,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馀杭縣丞。事見《劍南詩稿》卷三四《馮縣丞挽歌詞》。

      王壺

      [宋代] 王壺

      王壺,道州(今湖南道縣)人。理宗寶祐五年(一二五七)曾游浯溪。事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三。

      竇儼

      [宋代] 竇儼

      字望之,薊州漁陽縣(今天津市薊縣)人,竇燕山次子。后晉天福六年(941)舉進士,歷仕后晉、后漢、后周各朝,屢任史官。后晉時,定朝會樂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晉高祖,少帝和后漢高祖《三朝實錄》。后周顯德四年(957),儼上疏陳“禮、樂、刑、政、勸農、經武”治國六綱之言,周世宗納之。北宋建隆元年(960),任禮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樂章、宗廟謚號。儼一生著有《周正樂》一二O卷,文集七O卷。

      張孝和

      [宋代] 張孝和

      張孝和,太宗淳化時關中(今陜西)人。見《詩話總龜》前集卷四九。

      陳銘

      [宋代] 陳銘

      陳銘,字日新,玉山(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清同治《玉山縣志》卷七)。知撫州時以考績至都,上陳十事,皆人所不敢言者,特授奉訓大夫。事見清同治《玉山縣志》卷八。

      士人某

      [宋代] 士人某

      士人某,與周密同時。

      張孝隆

      [宋代] 張孝隆

      張孝隆,宋初人。官殿中丞、直史館(《甘竹胡氏十修族譜》)。

      徐元娘

      [宋代] 徐元娘

      徐元娘(一二六一~一二七六),江山(今屬浙江)人。應鑣女。恭宗德祐二年元兵破臨安,隨父兄投井死,年十六。事見清同治《江山縣志》卷一○。今錄詩二首。

      陳白

      [宋代] 陳白

      陳白,太宗太平興國六年(九八一)知鄜州。事見《宋會要輯稿》禽貨四九之六。今錄詩五首。

      周述

      [宋代] 周述

      周述,遂昌(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官太常卿。事見《宋詩拾遺》卷六。今錄詩四首。

      樓鐩

      [宋代] 樓鐩

      樓燧,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間通判汀州(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六)。

      吳機

      [宋代] 吳機

      吳機,字子發,天臺(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間以淮南東路轉運判官兼知真州。事見明隆慶《儀真縣志》卷五、一四。今錄詩九首。

      丁易東

      [宋代] 丁易東

      宋常德龍陽人,字漢臣,號石壇。度宗咸淳四年進士。累官翰林院編修。入元屢征不起,筑石壇精舍,教授學生以終。有《周易傳疏》。

      楊端叔

      [宋代] 楊端叔

      楊端叔,字子正,江陰(今屬江蘇)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官終江東憲干。著有《自嬉集》,已佚。事見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四、一七。今錄詩二首。

      褚伯秀

      [宋代] 褚伯秀

      名或作師秀。宋臨安錢塘人,號雪巘。博學有卓行。宋末入天慶觀為道士,以清苦節行著聞。有《南華真經義海纂微》。

      黃登

      [宋代] 黃登

      黃登,字瀛父,號南溪,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理宗紹定間知仙游縣,遷通判南劍州。有《適意集》,已佚。事見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三、三五。今錄詩三首。

      陸起

      [宋代] 陸起

      陸起,新淦(今江西新干)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知真陽縣。神宗熙寧中知廬陵縣。事見明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

      來廷紹

      [宋代] 來廷紹

      來廷紹(一一五○~一二○二),字繼先,又字平山,自號思洛子,鄢陵(今屬河南)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慶元六年(一二○○),任朝散郎、直龍圖閣學士。嘉泰元年(一二○一),命知紹興府,未到任,于次年卒于蕭山祇園寺,年五十三。事見《蕭山來氏家譜》(藏蕭山縣檔案館)卷一、《來氏家藏冠山逸韻》卷一。今錄詩三首。

      釋法騫

      [宋代] 釋法騫

      釋法騫,俗姓施,泉州(今屬福建)人。住隆壽院。為青原下九世,隆壽逸禪師法嗣。事見《五燈會元》卷八。

      宋自適

      [宋代] 宋自適

      婺州金華人,字正甫,號清隱。宋甡長子。與弟自道、自逢、自遜等六人皆承家學。真德秀嘗跋其詩集,頗愛其詩。

      陳德翁

      [宋代] 陳德翁

      陳德翔,字元覽,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稏|甌詩存》卷三次其詩于葉槐后,姑置于此。今錄詩二首。

      劉子薦

      [宋代] 劉子薦

      (?—1276)宋吉州安福人,字貢伯。以父任為湘鄉尉,擒盜有功,調撫州司錄。歷知融州,以廉靜著聞。為廣西經略司檄為參議官。恭帝德祐二年,元兵至,率兵拒守不支,自盡。

      唐介

      [宋代] 唐介

      (1010—1069)宋江陵人,字子方。仁宗天圣八年進士。為武陵尉,調平江令?;实v中,遷殿中侍御史,諍諫不避權貴,劾宰相文彥博諸人,被貶英州別駕。召還復官,出知揚州,改江東轉運使。嘉祐四年,入知諫院,言事如故,又出知數州。英宗治平元年,召為御史中丞。神宗熙寧元年,拜參知政事。反對重用王安石,及安石執政,數與爭論。卒謚質肅。有文集、奏議等。

      李閎祖

      [宋代] 李閎祖

      宋邵武光澤人,字守約,號綱齋。李呂子。寧宗嘉定四年進士。早承家學,后從朱熹游,篤志學問,熹留之家塾,為編《中庸章句或問輯略》。調臨桂主簿,辟古田令,改廣西經略安撫司干官,為政勤慎明恕。有《師友問答》。

      顏耆仲

      [宋代] 顏耆仲

      漳州龍溪人,字景英。顏徹子。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初以蔭入官,通判臨安府。登第后,除知江陰軍,政績卓著。累官太府少卿。力請祠,提舉沖祐觀。

      童邦直

      [宋代] 童邦直

      童邦直,盱江(今江西南城)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知黃州(《宋會要輯稿》食貨三之二)。十九年,知峽州。并曾知鄂州(清同治《南城縣志》卷七)。

      張闡

      [宋代] 張闡

      (1091—1164)溫州永嘉人,字大猷。幼力學,博涉經史,善屬文?;兆谛土赀M士。調嚴州兵曹掾兼治右獄。高宗紹興十三年,遷秘書郎兼國史院檢討官,因不附秦檜,罷去。歷泉、衢二州通判。孝宗即位,權工部侍郎兼侍講,上十事,皆切中要害。隆興元年,力陳和議有六害,反對與金媾和。進工部尚書兼侍讀。次年,引疾請歸,居家逾月卒。

      陳則翁

      [宋代] 陳則翁

      陳則翁,字仁則,舉宏詞科,官至廣東副使。帝炳祥興二年(一二七九)崖山之變,棄官歸里,遷居柏橋,建集善院,日與林景熙輩唱和,有《清潁一源集》,已佚。事見《宋詩紀事補遺》卷八五。今錄詩二首。

      謝忱

      [宋代] 謝忱

      謝忱,夏陽(今陜西合陽東南)人。程師孟從表侄,神宗元豐間有送程師孟詩(《續會稽掇英集》卷五)。

    2. 49
    3. 50
    4. 51
    5. 52
    6. 53
    7. 54
    8. 55
    9.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_插B内射18免费视频_黄色网站在线视频_国产真人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1. <b id="x0hdm"></b>
    10. <sup id="x0hdm"></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