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釋祖覺
釋祖覺(一○八七~一一五○),號華嚴,俗姓楊,嘉州龍游(今四川樂山)人。早年慕韓愈,撰文排佛,后因病從彌勒慧目能禪師?;兆诖笥^四年(一一一○),佐慧目居眉州中嚴寺。政和五年(一一一地對)剃度。為南岳下十五世,圓悟克勤禪師法嗣。著有《華嚴集解》、《金剛經注》等。高宗紹興二十年卒,年六十四?!都翁┢諢翡洝肪硪凰?、《新續高僧傳》四集、《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宋代] 李蘩
(1117—1177)宋崇慶府晉原人,字清叔,一字元昭,號桃溪先生。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任隆州判官,攝綿州,救荒有卓績。后知興元府,安撫利州東路,訪知和糴害民,為奏免之。累遷倉部郎中。孝宗淳熙間,與制置使范成大計,改四川和糴為官糴。使川民脫重負。官至太府少卿。有《桃溪集》。

[宋代] 陳偁
陳稱(一○一五~一○八六),字君舉,沙縣(今屬福建)人。以父蔭補太廟齋郎,調潭州司法參軍,福州羅源縣令。改知黃巖、安遠縣,歷知循、惠、宿、泉、舒等州。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二。事見《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一。今錄詩二首。

[宋代] 林子明
林子明(一二四二~一三○二),字用晦,號東崗,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領兩浙漕薦。攝浙西安撫司干官。元世祖至元中攝桐廬簿,尋為分水教諭。成宗大德六年卒,年六十一。為月泉吟社第十六名,署名玉華吟客。事見《桐江集》卷八《林東崗用晦墓志銘》。

[宋代] 汪統
宋徽州人,字仲宗。理宗寶慶間,知揚州兼提點刑獄。忠義軍統領王文信謀反,其徒告變,乃誘文信單騎入城,欲殺而未敢發。文信知事泄,遂回屯楚州。紹定元年,以朝散郎直寶章閣,充浙東提點刑獄、權知紹興。四年,進朝散大夫,尋奉祠。

[宋代] 徐天錫
徐天錫(九八五~一○三三),字日休,海州(今江蘇連云港)人。真宗天禧間進士,為筠州司理參軍、祥符縣主簿。改著作郎、知寶應縣,又改秘書丞。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四十九(《廣陵集》卷二八《故秘書丞徐君墓志銘》)。

[宋代] 陳從易
陳從易(966~1031年),字簡夫,泉州人,宋乾德四年(966年)生。宅在城內睦宗院(今西街舊館驛)。好學強記,及進士第,歷為彭州軍事推官。召為秘書省著作佐郎,預修冊府元龜,改監察御史。累擢太常少卿。歷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卒。從易著有泉山集二十卷,中書制稿五卷,西清奏議三卷,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

[宋代] 鄧椿
鄧椿,字公壽,四川雙流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孝宗光宗二帝年間??芍缚的┠?1127年),其年為二十歲左右。淳熙元年(1174年)8月尚在世,淳熙五年(1178年)前逝世,作《畫繼》之時當屬壯年。 鄧椿在南、北宋間歷官通判等職。他們家族世代顯宦,對繪畫名跡,多所見聞,為鄧椿著述畫史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 鄧椿與曾祖,祖父,父親四代人從社會地位上來說,都同屬于一個封建士大夫階層,尚文成為鄧氏家族的主導思想對鄧椿著書時的立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研究鄧椿和他的作品中文人性思想和著書風格的形成。

[宋代] 陳稱
陳稱(一○一五~一○八六),字君舉,沙縣(今屬福建)人。以父蔭補太廟齋郎,調潭州司法參軍,福州羅源縣令。改知黃巖、安遠縣,歷知循、惠、宿、泉、舒等州。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二。事見《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一。今錄詩二首。

[宋代] 周鍔
明州鄞縣人,字廉彥。周師厚子。神宗元豐二年進士。調桐城縣尉,辭不赴,益究治六經諸子百家之說,悉著論其本旨。游潁昌府,訪其舅范純仁,過洛,見文彥博、司馬光,皆見器重。后知南雄州,以言邊事忤時相,入黨籍,退休于家,學者稱為鄞江先生。有文集。

[宋代] 廖唐英
廖唐英,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為成都鈐轄司干辦(《宋會要輯稿》蕃夷五之四一)。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由知長寧軍放罷(同上書職官七三之七)。寧宗嘉定元年(一二○八)知廣安軍,輯《廣安志》(清宣統《廣安州新志》卷四○)。

[宋代] 裴煜
裴煜,字如晦,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嘉祐七年(一○六二),為太常博士、秘閣校理。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揚州(《北宋經撫年表》卷四),官至翰林學士。今錄詩三首。

[宋代] 王晞鴻
王晞鴻,本名晞亮,字季明,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釋褐。以不附秦檜屢被抑,檜死始除吏部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一七五)。以秘閣修撰知漳州致仕(《盤洲文集》卷二○《知漳州王晞亮秘閣修撰致仕制》)。事見《莆陽比事》卷四。

[宋代] 穆脩
穆脩(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長,鄆州汶陽(今山東汶上)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賜進士出身,調泰州司理參軍,一說海州。又貶池州。后官潁州文學參軍,徙蔡州。仁宗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曾倡異古文,并從陳摶受易數學,為宋理學之先導。有《河南穆公集》三卷?!端问贰肪硭乃亩袀??!?em>穆脩詩,以《四部叢刊》述古堂影宋抄本《河南穆公集》為底本。參校光緒三一年李氏犀軒抄校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另清盛伯羲藏舊抄本、道光十五年日照許印林抄本、許本過錄之張氏石洲藏本、《宋百家詩存》本,有關異文也予出校。

[宋代] 王太沖
(1184—1251)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元邃。王晞亮曾孫。寧宗嘉定元年進士。授潮陽尉,歷知梅州、肇慶府,有治績。進考功郎中,兼國史院編修官和實錄院檢討官,嘗論太學文體冗繁,宜以變之,為理宗所納。后以風聞去職,需次汀州卒。

[宋代] 陳易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體常。少好學,該綜經史,工詩。神宗熙寧初游京師,棄學從佛徒論出世法,有所契。歸隱縣之蔡溪巖,結廬而處,三十年不下山?;兆诔鐚幊?,舉遺逸及入行,皆不就。時號陳聘君。宣和中卒。

[宋代] 丁騭
宋常州晉陵人,一作蘇州人,字公默。仁宗嘉祐二年進士。以經學倡后進,尤長于《易》、《春秋》,為文自成一家。李定用事,辟為屬,以疾辭。蘇軾、曾肇、孔文仲交薦之,除太常博士,改右正言。哲宗元祐年間為左正言,五上章論何正臣治獄殘酷,巧詆刻深。后出知處州。有文集。

[宋代] 王庶
(?—1142)宋慶陽人,字子尚,號當叟?;兆诔鐚幬迥赀M士。以種師道薦,通判懷德軍。高宗建炎初為鄜延路經略使兼知延安府,屢立戰功。紹興間歷利夔路制置使、湖北經略安撫使、兵部尚書、樞密副使。時相秦檜主和,庶力詆和議,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十二年,被劾以譏訕朝政,責向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卒謚敏節。

[宋代] 楊潛
楊潛,義烏(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知秀州華亭縣(《云間志》自序)。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為太府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二之一六)。有《云間志》三卷存世。事見清嘉慶《義烏縣志》卷一○。

[宋代] 李孚
李孚(或作郛),字子經,一字元功,宜黃(今屬江西)人。屢試不第,遍游江淮,見知于張孝祥,退而著述,時人號為書櫥。與楊萬里、何異、陸游等有交。有《洛誦堂文集》,已佚。清道光《宜黃縣志》卷三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