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宋代] 梅灝
梅灝,字子明,蘇州(今屬江蘇)人。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士(《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八○)。元豐二年(一○七九)以杭州州學教授擢國子監直講(同上書卷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秘閣校理。求便親養,出為杭州通判。紹圣間知太平州(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一四)。元符二年(一○九九)以元祐黨人罷館職。

[宋代] 馮熙載
馮熙載,字彥為,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四)。重和元年(一一一八),由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除兼侍講,遷中大夫、尚書左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遷中書侍郎;三年,以資政殿學士出知亳州(《宋史》卷二一二)。復召為中書侍郎(《揮麈后錄》卷四)。后提舉洞霄宮,起知福州,再領宮祠,卒,年四十九。

[宋代] 何稱
何稱(一一二一~一一七八),字德揚,號玉雪,龍泉(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太常博士。二年,提舉福建常平茶事。淳熙五年卒,年五十八。有《玉雪集》,已佚。事見《續括蒼金石志》卷一《太師鄭國公神道碑》,光緒《龍泉縣志》卷一○有傳。今錄詩六首。

[宋代] 吳元美
福州永福人,字仲實?;兆谛土赀M士。高宗紹興八年為湖州州學教授。十五年除太常寺簿,以汪勃奏其出入李光之門罷,出為福建安撫司機宜。紹興二十年,鄉人鄭煒告其作《夏二子傳》譏毀大臣,又家有潛光亭、商隱堂,有心于黨李,無意于事秦。為秦檜所惡,謫容州卒。

[宋代] 胡宗愈
(1029—1094)宋常州晉陵人,字完夫。胡宿侄。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時累官同知諫院,反對王安石用李定為御史,出通判真州。哲宗元祐初,累進給事中、御史中丞,進《君子無黨論》,拜尚書右丞。劉安世等合攻之,出知陳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召為禮部尚書,遷吏部。卒謚簡修,一曰修簡。

[宋代] 霍篪
霍篪,字和卿,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授泰興簿,知嘉興縣。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提轄行在雜賣場檢點試卷。十六年,知盱眙軍。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奉祠。起知澧州。寧宗慶元間權利州路提點刑獄,兼提舉常平。移成都府路轉運判官,卒于官?!毒┛陉扰f傳》卷二有傳。

[宋代] 高本
高本,見于宋代史籍者有三,一在真宗咸平三年(一○○○)為蜀州判官(《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又一系柳開門人(《河東集》卷一《名系》),其三在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官秘書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未詳作《過吳江》者究系何時人,姑系仁宗時。

[宋代] 王伯庠
(1106—1173)宋濟南章丘人,南渡后居明州鄞縣,字伯禮。王次翁子。高宗紹興二年進士。充明州教授,累擢侍御史,直言敢諫,抨彈所及,無絲毫顧忌。歷知閬州、夔州、溫州,以治績聞。平生博覽載籍,至老未嘗釋卷。有《歷山集》、《云安集》、《資治編年》、《宏詞集要》、《夔路圖經》等。

[宋代] 祝簡
約公元1120年前后在世,字廉夫,單父人。生卒年均不詳,約金太祖天輔中前后在世。北宋末登科,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任洺州教官。金初,出任同知,仕至朝奉太常寺丞,兼直史館。著有《嗚嗚集》傳世。

[宋代] 呂大忠
京兆藍田人,字進伯,一作晉伯。呂大防兄。仁宗皇祐間進士。為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陳五不可,因罷不遣。歷知代州、石州,屢駁折契丹求地使者。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上生財養民十二事。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紹圣中知渭州,與章惇議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宋代] 王端朝
王端朝(一一二三~一一六六),字季羔,一作季高,本澶淵(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寓居溧陽。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二十九年,為江南東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歷提舉兩浙市舶,知永州。孝宗乾道二年卒,年四十四。事見《南宋館閣錄》卷八、《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宋代] 樂史
(930—1007)撫州宜黃人,字子正。仕南唐為秘書郎。入宋,為平厚縣主簿。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以現任官舉進士,賜及第。歷三館編修、直史館,知舒、黃、商州,以老疾分司西京。為官頗以賄聞,然勤于著述。自太宗雍熙至真宗咸平間,獻所著書《貢舉事》、《登科記》、《廣孝傳》、《總仙記》、《上清文苑》、《廣卓異記》、《仙洞集》等凡八、九百卷,尤以《太平寰宇記》著名。

[宋代] 曹輔
(1069—1127)宋南劍州沙縣人,字載德。哲宗元符三年進士。歷秘書省正字?;兆诙辔⑿?,輔上疏切諫,編管郴州。在郴六年,怡然不介意。欽宗靖康間,累遷簽書樞密院事。未幾,免職。金人圍汴京,輔與馮澥出使金營,又從徽宗、欽宗留金軍中,尋得歸。高宗立,仍舊職。

[宋代] 閻孝忠
閻孝忠,字資道,開封(今屬河南)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一說汶陽人(《蘭亭考》卷七)?;兆谛土辏ㄒ灰欢模?,提舉荊湖南路鹽香茶礬事(《宋會要輯稿》食貨三二之一五)。七年,為駕部員外郎、直秘閣。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蔡州。今錄詩三首。

[宋代] 陳充
陳充,字若虛,益州成都人。家素豪盛,少以聲酒自娛,不樂從宦。邑人敦迫赴舉,至京師,有名場屋間。雍熙中,天府、禮部奏名皆為進士之冠,廷試擢甲科,釋褐孟州觀察推官,就改掌書記。景德中,與趙安仁同知貢舉,改工部、刑部郎中。大中祥符六年,以足疾不任朝謁,出權西京留守御史臺,旋以本官分司,卒,年七十。性曠達,善談謔,澹于榮利,自號「中庸子」。上頗熟其名,以疾故不登詞職。臨終自為墓志。有集二十卷。

[宋代] 劉渙
(998—1078)保州保塞人,字仲章。以父任為將作監主簿,監并州倉。仁宗天圣中上書請章獻太后還政,仁宗親政,擢為右正言。仁宗謀廢郭后,渙與范仲淹等伏闕爭之,不果。坐事黜通判磁州、知遼州。奉使通河西唂氏,加直昭文館,歷知滄、保、登、邢諸州,累遷鎮寧軍節度觀察留后。神宗熙寧中召還為工部尚書致仕。

[宋代] 燕肅
(961—1040)益都人,徒居曹州,字穆之。登進士第。為寇準所知。數典刑獄,累知審刑院。曾建言州郡疑獄及情可憫者處死刑須經復奏獲準,方得施行。性精巧,曾造指南車、記里鼓車及欹器以獻;又創記時蓮花漏法,世稱精密。喜為詩。工畫山水,尤擅古木折竹。曾在知明州任上繪《海潮圖》,著《海潮論》。官至禮部侍郎。

[宋代] 令狐挺
令狐挺(991一1058),字憲周,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北宋大臣。仁宗天圣五年(1027)進士,初仕吉州軍事推官,遷荊南府節度掌書記,藍鄂州茶場。擢通判延州,知彭州,改提點兩浙路刑獄公事,后又知秀州、單州。嘉祐三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西臺集》卷一二《令狐公墓志銘》。

[宋代] 胡旦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東惠民)人,字周父,喜讀書,少有才學,善于文辭。北宋太宗大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狀元。后因上《河平頌》,議論時政,忤怒太宗,貶為殿中丞。后來,胡旦又上《平燕議》,建議出兵收復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賞識,起為左補闕,復值史館,遷修撰,以尚書戶部員外郎身份知制誥。

[宋代] 劉允
潮州海陽人,字厚中。哲宗紹圣四年進士。初為循州戶曹,改知程鄉。歲旱,州督租如故,允力爭,得免。權知化州,吳川鹽戶有蓄戎器而被定盜罪者,允為辨其冤,全活五十余人。后除新、循二州不赴,卒于家。

[宋代] 劉大辯
劉大辯,樂清(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主管刑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五)。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為宗正寺主簿(同上書選舉二○之一八)。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知安豐軍放罷(同上書職官七二之二五)。

[宋代] 錢端禮
(1109—1177)杭州臨安人,徙臺州臨海,字處和。錢忱子。以恩補官。高宗紹興間知臨安府,權戶部侍郎兼樞密都承旨,經畫用楮為幣,分為六務,出納有法。孝宗時符離之役戰敗,附湯思退倡和議。為淮東宣諭使,入奏詆張浚主戰。累進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謀相位甚急。后以婿鄧王立為太子,引嫌提舉洞霄宮。起知寧國、紹興府,因籍人財產至六十萬緡,復與祠。卒謚忠肅。有《諸史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