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座落于
重慶直轄市。這所有著70多年光榮歷史和鮮明軍事特色的軍醫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軍隊“2110工程”整體重點建設院校?! W校1954年由原六、七醫大合并而成。六醫大的前身是第四野戰軍醫科學校和
南昌醫學院(前國立中正醫學院);七醫大的前身是太岳軍區衛生學校(后發展成為第二野戰軍醫科大學)。合校后定名為第七軍醫大學,1969年遷往
上海,1975年遷回重慶,軍委命名為第三軍醫大學?! W校下設基礎部、軍事預防醫學院、藥學院、高原軍事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與醫學影像學院、護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研究生管理大隊、學員旅;擁有三所附屬醫院——第一附屬醫院(西南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新橋醫院)、第三附屬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大坪醫院);現全校占地205.63公頃(3084.43畝),建筑面積155.13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8.32億元,圖書館藏書62萬冊,中英文電子期刊2萬余種?! W?,F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診斷、核醫學、高原醫學、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實驗技術、護理、藥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生物技術、計算機應用等14個本科專業,招收博士、碩士、本科等3個層次的醫學及相關學科專業人才。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點59個、碩士點71個?,F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近800余人,博士生導師188名,碩士生導師36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名,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名。先后獲得了以六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標志的1500多項科技成果。多年來,學校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與經費、國家科技獎勵數、國際國內論文數等反映高校辦學水平的主要指標穩居全國高校前20位。學校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廣泛,先后派出教師2900多人次出國進修、講學和考察訪問,與22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系,主(承)辦國際大型學術會議10多次?! 《嗄陙?,學校辦學綜合水平位居全國醫學院校前列,累計為部隊培養輸送衛生技術干部5萬多名。在校學員積極參加科研活動,每年公開發表論文上百篇;參加國家和軍隊各類競賽活動獲獎144項,其中國家特等獎13項、一等獎38項,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接連捧得優勝杯,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連續三年居重慶高校首位;國家計算機等級(二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達90%以上,參加國家英語四級首次通過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均高于全國重點院校平均水平。2004年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 W校三所附屬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共開設床位5800多張,具備國內一流的診療技術水平,大面積燒傷救治、基因診斷、介入治療、大器官和多器官聯合移植等一系列新技術新業務,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 ≡诎雮€世紀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緊緊圍繞國家和軍隊大局,堅持“以質量取勝、以特色取勝”的辦學思想,實施“凝聚人心、內涵發展”的治校方略,貫徹“一條主線、四項重點”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軍事醫學,構建了直接面向高技術戰爭的,包括燒傷外科學、防原醫學、野戰外科學、野戰內科學、軍事預防醫學、高原軍事醫學以及新概念武器防治學的軍事醫學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戰創傷為重點的軍事醫學特色和獨特的辦學風格。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我軍的戰創傷醫學中心,是我軍軍事醫學盾牌的主要力量之一。合校四十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為學校親筆題詞“為培養跨世紀的軍事醫學人才而努力奮斗”;2006年5月,軍委郭伯雄副主席親臨學校視察,稱贊學校“人才濟濟、成果累累、特色鮮明、班子堅強”?! 峤褡肺?,“求實、創新、勤奮、獻身”的校風激勵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努力學習、立業成才。展望未來,第三軍醫大學將繼續發揚光榮的歷史傳統,強化深化具體化“兩個取勝”的辦學思想、推進科學發展,團結奮進、奮力拼搏,向著創建具有鮮明軍隊特色、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新型醫科大學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