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
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學校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
國家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學校
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
占地面積9629畝
圖書館藏書500萬余冊
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國家重點學科5個
博士點106個,碩士點204個
專任教師2600余人
兩院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
在校學生近5.2余萬人
學校簡介
西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學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位于
重慶市北碚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縉云山麓,風景秀麗的嘉陵江畔,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府、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園。
西南大學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師范大學、原西南農業大學合并組建而成。原兩校毗鄰而建,同根同源,發源于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區開中國新學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發展演變,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學。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12個學科門類。有5個國家重點學科,36個部?。ㄊ校┘壷攸c學科;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19個專業碩士學位。
學?,F有專任教師隊伍26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4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博士生導師253人。
學校歷來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始終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為辦學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綜合培養,強化實踐訓練,服務社會民生”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光炯”計劃和文化素質教育“雨僧”計劃,設立“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本科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和“創新實踐學分”;實踐了按大類培養和分類、分級、分流教學改革,試行“2+1”學期制,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實施學分制,主輔修制,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修讀第二學士學位。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辦學層次和規模居西部高校前列,是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的六所高校之一?,F有在校學生近52000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3000余人,本科生38000余人。長期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20余萬名各級各類優秀人才。畢業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社會各界青睞,就業前景廣闊。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學校2009年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2010年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預征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6、2008、2010年連續三次被評為“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杏壇育人、勸課農桑、學行天下、服務民生,是西南大學百年不變的追求。西南大學秉承"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學科建設為龍頭、隊伍建設為保障、科技創新為支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全校上下齊心協力,頑強拼搏,朝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目標邁進!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概況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前身為始建于1938年的建華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中央畜牧實驗所、農業實驗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為國內著名的四川省榮昌畜牧獸醫學校,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升建為四川畜牧獸醫學院。2001年經教育部批準,與原西南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組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設立榮昌校區。2005年7月,西南農業大學與西南師范大學合并組建西南大學,校區更名為西南大學榮昌校區。
校區位于“中國畜牧科技城”、重慶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核心區、國家衛生城市、文明縣城、園林縣城、重慶市區域中心城市——榮昌縣城,距重慶主城僅88公里。交通便利,處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中段,2014年通車的成渝高鐵榮昌站已開工建設。
校區是重慶市園林式單位,環境優美。占地462畝、校舍建筑面積14.3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5400余萬元,圖書館藏書36萬余冊,數字資源48.72萬冊,并與本部實現VPN鏈接。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4200余人,碩士研究生120余人;各類成人教育、函授教育、校外辦學點學生1500余人。在職教職工近5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120余人,碩士生導師36人。具有碩、博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的70%;教師中有農業部獸藥審評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學術帶頭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重慶市322人才工程、省部級中青年突貢專家、重慶市優秀教師。
校區設有中國畜牧科技城獸藥研發檢測技術中心、動物疾病快速診斷防治中心、畜禽健康養殖技術中心、名優魚類養殖技術中心、牧醫漁業管理軟件研發中心、牧醫漁業經濟研究中心、牧醫漁業信息咨詢司法鑒定中心、牧醫漁業人才培訓中心。擁有川牧飼料總廠、科信動物藥品廠、實習牧場、實習漁場、動物醫院、標本廠、計算機中心、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物流市場等設施齊全的校內教學實習場所。2004年與榮昌8家大型GMP獸藥企業建立了“8+1”校企聯合體,實現資源共享,互利雙贏。還與川渝兩地多家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開辟了師生校外教學實驗實習基地。
校區目前設有動物科學系、動物醫學系、水產系、商貿系、信息管理系、基礎部和成教部等教學單位。開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畜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方向)、動物藥學、水族科學與技術共10個普通本科專業和7個碩士專業。預防獸醫學、臨床獸醫學為省部級重點學科;淡水魚類養殖學、中獸醫藥物學、畜產品加工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遺傳學為省部級重點課程;畜產品加工學為市級精品課程。初步形成了以畜牧、獸醫、水產為主,覆蓋牧漁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
校區近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省市重大科研、技術推廣課題,2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10余項獲國家發明專利。其中小鵝瘟、豬丹毒、豬偽狂犬病檢測方法等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動物疫病檢測規程;王永才教授主持的“植根西部畜牧業沃土,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成果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左福元教授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十五重大專項“肉牛養殖與草場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鑒定驗收,以他為首席科學家的重慶市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草食畜牧良種繁育與健康養殖”國撥經費達1000萬元;黃偉博士研制的雞傳染病法氏囊精制卵黃抗體獲國家生物制品二類新獸藥證書;鄭曙明教授等發現并命名了魚類新物種——武隆麗條鰍;尹華貴副教授牽頭的課題組成功培育了重慶市第一個家禽地方品種——渝西烏雞。
校區在7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以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宗旨,走出了一條立足川渝、輻射西南、放眼全國的特色辦學之路。共為社會輸送人才60000余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充分發揮專業基礎扎實、能吃苦耐勞、實踐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在較短時間內就成為單位的骨干力量或行業領軍人物,有國際知名專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企業家,有的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2006級學生鄧費建、鄧波兄弟倆在校時,因學以致用、自立自強被評為“2006中國教育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和“2006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并榮獲“重慶青年五四獎章”。
校區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日本、荷蘭、澳大利亞、吉爾吉斯、泰國等20多個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長年聘請外籍教師任教,促進了科技的交流和發展。
校區將在西南大學的嶄新平臺上,以“高水平特色校區”為目標,發揚“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秉承“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堅持“艱苦創業,負重自強”的辦學傳統,積極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