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x0hdm"></b>
  • <sup id="x0hdm"></sup>

    1. 詩人大全

      畢耀

      [唐代] 畢耀

      畢耀,生卒年待考,唐朝人。一名畢曜。官監察御史,與杜甫友善,后流黔中,能詩,見《紀事》二六,《全唐詩》收其詩三首,杜甫與之贈答計有集六《幅側行贈畢四》、《贈畢四曜》,八《秦州見救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宮兼述索居凡三十韻》等。

      戴司顏

      [唐代] 戴司顏

      一作戴思顏,生卒年里貫均未詳。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景福中,官至大常博士?!度圃姟反嬖姸?,殘句一。

      史思明

      [唐代]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寧夷州突厥人,居營州柳城,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里。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安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大圣燕王,年號應天。后進兵解安慶緒鄴城(今河南安陽)之圍,殺慶緒,還范陽,稱帝,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

      周存

      [唐代] 周存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代宗大歷八年(773)登進士第。事跡見《登科記考》卷一〇?!度圃姟反嬖?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收2首。

      張祎

      [唐代] 張祎

      張祎,字冠章,釋褐汴州從事、戶部判官,入為藍田尉、集賢校理。趙隱鎮浙西,劉鄴鎮淮南,皆辟為賓佐。入為監察御史,遷左補闕。乾符中,詔入翰林學士,累官至中書舍人。黃巢犯京師,從唐僖宗幸蜀地,拜工部侍郎,判戶部事。奉使江淮還,為當涂者不協,改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轉吏部侍郎,歷刑部、兵部尚書。

      尹懋

      [唐代] 尹懋

      尹懋,河間人。為張說岳州從事,官補闕。

      周元范

      [唐代] 周元范

      生卒年不詳。句曲(今江蘇句容)人。曾與白居易唱和,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廣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門。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五六?!度圃姟反嬖?首,斷句2聯?!度圃娨荨费a詩1首,斷句2聯。

      吳武陵

      [唐代] 吳武陵

      吳武陵(?—835) 初名侃,信州人,一說貴溪人,一說上饒人。系吳面力之子。唐元和二年(807)舉進士,拜翰林學士。吳元濟叛,武陵遺詩曉之,元濟不悟。裴度東討,韓愈為司馬,武陵數因愈獻計,決賊必亡。太和初,為太學博士。后出為韶州刺史。以贓貶潘州司戶參軍,卒。武陵著有書一卷,《新唐書志》詩一卷,《全唐詩》并傳于世。

      黃頗

      [唐代] 黃頗

      黃頗(?~?),字無頗。江西宜春人。唐武宗會昌三年(843)癸亥科盧肇榜進士第三人。該科進士二十二人。試題有《風不鳴條詩》。 黃頗與狀元盧肇是同鄉,黃頗家境富余,盧肇自幼貧苦。二人同日同路結伴赴舉,當地官員于離亭置酒餞行,只請黃頗一人。盧肇只好騎著小毛驢默默前行,黃頗在亭內賞樂飲酒,盧肇卻在城外十幾里的地方苦苦等待。后來“盧肇、黃頗同游李衛公門下。王起再知貢舉,訪二人之能,或曰盧有文學,黃能詩。起遂以盧為狀頭,黃第三人?!?黃頗官監察御史。作《受命于天說》,事跡不詳。

      裴谞

      [唐代] 裴谞

      裴谞(719—793)字士明,聞喜人,裴寬之子。裴婿明經及第后.初仕河南參軍事,累遷京兆倉曹參軍,由于虢王李巨的表薦,又調為襄、鄧營田判官,他為人清明豁達,舉止瀟灑。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攻陷東都洛陽。

      澹交

      [唐代] 澹交

      [唐]僧。工詩、畫,善寫真。其寫真詩有句云:“水花凝幻質,墨彩聚空塵?!?

      韋皋

      [唐代] 韋皋

      韋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韋元禮七世孫,韋賁之子,出身京兆韋氏,排行第二十三。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為建陵挽郎。大歷初任華州參軍,后歷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隴州節度使,興元元年(784年)入為左金吾衛大將軍。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出任劍南節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累加至中書令、檢校太尉,封南康郡王。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卒,年六十,贈太師,謚忠武?!度圃姟反嫫湓娙?。

      杜正倫

      [唐代] 杜正倫

      杜正倫(?-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縣)人,唐朝宰相。杜正倫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時考中秀才,曾授羽騎尉,入唐后擔任齊州總管府錄事參軍,并進入秦府文學館。貞觀年間,杜正倫歷任兵部員外郎、給事中、中書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陽縣侯。因漏泄禁中語,被貶為谷州刺史,再貶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謀反案牽連,被流放驩州。唐高宗顯慶年間,杜正倫拜相,初授黃門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書令,進爵襄陽縣公。顯慶三年(658年),杜正倫因與李義府不和,被誣告結黨,貶任橫州刺史,不久病逝。

      陳至

      [唐代] 陳至

      陳至,元和四年及第。詩二首。

      趙摶

      [唐代] 趙摶

      趙摶(tuán),唐末人,與張鼎、韋靄同時。生卒年、籍貫皆不詳。有操守,終生不遇。嘗作《琴歌》以寓其落魄不遇之慨。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一〇《張鼎傳》。辛文房謂其“有爽邁之度,工歌詩”(《唐才子傳》)?!缎绿茣に囄闹舅摹分洝?em>趙摶歌詩》2卷,《唐才子傳》謂存詩1卷,已佚?!度圃姟反嬖?首。

      元淳

      [唐代] 元淳

      元淳 生卒年不詳。晚唐僖宗時洛陽女道士。今存詩二首。

      李潛

      [唐代] 李潛

      生卒年不詳。字德隱,其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后遷居宜春,遂為宜春(今屬江西)人。屢舉進士不第,至武宗會昌三年(843)方登進士第。時王起再知貢舉,周墀以詩寄賀,起賦詩酬答,潛與諸同年皆作詩酬和。旋赴綿州父任省親,遇父卒,未能赴調選。后官至嶺南西道觀察支使。事跡散見其《尊勝經幢后記》、《唐摭言》卷三、《唐詩紀事》卷五五?!度圃姟反嬖?首。

      來鵬

      [唐代] 來鵬

      即來鵠。唐洪州豫章人。家于徐孺子亭邊,以林園自適。師韓、柳文,大中、咸通間頗著才名。因家貧不達,為詩多存譏諷,為權臣所忌,屢試進士,皆不第。僖宗乾符間,福建觀察使韋岫愛其才,欲納為婿,不果。廣明元年,避地荊襄。后東歸。中和間,客死揚州。有詩一卷。

      羅讓

      [唐代] 羅讓

      字景宣,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生于廬州(今安徽合肥)。以文學而有譽。舉進士賢良方正皆高第。憲宗時,歷遷江西觀察使。工行書,貞元五年(七八九)廬群所撰唐襄州新學記為其所書。

      王表

      [唐代] 王表

      王表,唐詩人。大歷十四年登進士及第。累官至秘書少監。

      羅穎

      [唐代] 羅穎

      羅穎(?—?),字號不詳。江西南昌人。五代南唐后主年間(961─975)鄧及榜進士第二人。羅穎少時讀書刻苦,但在科考時被考官排在倒數第一。幸虧后主李煜很賞識羅穎的答卷《銷刑鼎賦》,圈點其名,拔為第二。宋軍南下,羅穎再應科舉不第,路過漢祖廟,頓生感慨,題詩于壁。少頃,輒自免冠,鞠伏廟庭,陳自咎之言。人扶離去,數日卒。

      趙鴻

      [唐代] 趙鴻

      蔡州(今河南汝南)人。登進士第。懿宗咸通間官太學博士。長于詞賦。李頻曾贈詩與之。咸通十四年(873)至同谷,訪杜甫故跡,并詠詩刻石。事跡見《梨岳詩集》、《集注草堂杜工部詩外集·酬唱附錄》?!度圃姟反嬖?首。

      裴耀卿

      [唐代] 裴耀卿

      裴耀卿(681年-743年),字煥之,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唐朝宰相,寧州刺史裴守真之子。裴耀卿出身河東裴氏南來吳裴,歷任秘書正字、相王府典簽、國子主簿、詹事府丞、河南府士曹參軍、考功員外郎、右司郎中、兵部郎中、長安令、濟州刺史、宣州刺史、冀州刺史、戶部侍郎、京兆尹。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裴耀卿拜相,授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后升任侍中。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被罷為尚書左丞相,封趙城侯。天寶元年(742年),裴耀卿又改任尚書右仆射,后改左仆射。天寶二年(743年),裴耀卿去世,追贈太子太傅,謚號文獻。

      王福娘

      [唐代] 王福娘

      王福娘,字宜之,唐代解梁(今屬山西?。┤?。北里前曲妓女。相傳福娘與唐代詩人孫棨相從甚密,常題詩應和。今存詩三首。

      李縠

      [唐代] 李縠

      李縠,字德師,[唐]生卒年月不詳,咸通進士,唐末為浙東觀察推官,兼殿中侍御史。與詩人皮日休相交,《全唐詩》存詩四首。

      滕邁

      [唐代] 滕邁

      滕邁,婺州東陽(今屬浙江)人。元和十年(815)登進士第。大和初,以侍御佐越州使幕。開成中,歷吉、臺、睦諸州刺史?!度圃姟反嫫湓姸?,《全唐文》存其賦五篇。

      楊炎

      [唐代] 楊炎

      楊炎(727年-781年),字公南,鳳翔府天興縣人(今陜西鳳翔縣),中國唐朝中期的政治家,兩稅法的創造和推行者。

      李公佐仆

      [唐代] 李公佐仆

      姓名不詳,亦不詳其生卒年、籍貫。李公佐為中唐時人,著名傳奇作家,事跡散見《舊唐書·宣宗紀》、《太平廣記》卷四九一《謝小娥傳》等?!度圃姟蜂浧淦偷窍闪粼?首。

      張立

      [唐代] 張立

      張立(1219—1286),泰安長清人,初為元東平百戶。蜀中畫跡甚多,亦能墨竹。成都大慈寺灌頂院有其所畫墨竹畫壁《李衍竹譜、圖繪寶鑒》。

      白敏中

      [唐代] 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人,祖籍同州韓城(今陜西韓城),郡望太原陽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書白居易從弟。白敏中進士及第,早年曾入李聽幕府,后歷任大理評事、殿中侍御史、戶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繼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頭銜成為宰相,后改任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又升任右仆射、門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咸通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任鳳翔節度使,并于同年七月病逝,終年70歲。追贈太尉,謚號丑。

      席夔

      [唐代] 席夔

      席夔,字梧川,唐朝書法家,詩人。襄州襄陽人,存詩二首。貞元十年進士及第,十二年博學宏詞及第?!度圃姟肪?78有陸暢《成都贈別席夔》。貞元二十年官渭南縣尉,曾與柳宗元一道致祭于顧少連靈前,見呂溫《祭座主故兵部尚書顧公文》。

      李子卿

      [唐代] 李子卿

      李子卿,大歷末與崔損同第。

      劉行敏

      [唐代] 劉行敏

      生卒年、籍貫皆不詳。約太宗貞觀時人,曾任長安縣令。善嘲謔,有詩嘲謔戶部侍郎楊文瓘、長安縣令杜善賢等人。事跡見《太平廣記》卷二五四引《啟顏錄》?!度圃姟反嬖?首。

      柳公綽

      [唐代] 柳公綽

      柳公綽(763年—830年),字寬,小字起之,唐朝大臣、書法家,唐代京兆華原人。即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稠桑鄉柳家塬人。柳公權之兄,長公權十三歲。性格莊重嚴謹,喜交朋友豪杰,待人彬彬有禮。聰敏好學,政治、軍事、文學,樣樣精通,尤其喜愛兵法。累官州刺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御史丞。憲宗時為鄂岳觀察史,討吳元濟有功,拜京兆尹。后遷河東節度使戶部尚書,檢校左仆射。公元832年卒,贈太子太保,謚號元。

      吳士矩

      [唐代] 吳士矩

      字方之,排行十一,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人。憲宗元和五年(810)任侍御史,與元稹為友。又任主客員外郎、郎中。文宗大和七年(833),自同州刺史為江西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入為秘書監。次年貶為蔡州別駕,改流端州。開成間與劉禹錫、白居易有詩歌唱酬。生平見《新唐書》本傳?!度圃姟反嬖?首。另《白氏長慶集》引其詩3句,《全唐詩續拾》據之收入。

      周弘亮

      [唐代] 周弘亮

      周弘亮,登貞元進士第。詩三首。

      魏扶

      [唐代] 魏扶

      魏扶(?-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員,唐宣宗年間任宰相。魏扶雖居高位,但作為唐朝官史的兩唐書沒有他的傳,故其家世幾無記載。據《新唐書·宰相世系二(魏氏)》所載,他的祖父叫魏盈,父親叫魏昌,均無官職?!度圃姟肥杖肓?em>魏扶的三首詩并對他做了簡單介紹,稱他在唐文宗年間的太和四年(公元830年)中了進士第,大中三年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唐宣宗年間的849年,魏扶在兵部侍郎、判戶部任上被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實質意義上的宰相并于850年在宰相任上去世。魏扶之子魏筜,字守之,官至刑部侍郎。

      劉升

      [唐代] 劉升

      劉升,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開元中書舍人。景云(710年~711年)中授右武衛騎曹參軍。開元(713年~741年)中累遷中書舍人太子右庶子。能文,善草隸,亦工八分。開元八年華陰主簿咸廙所撰唐華岳精享昭應碑,為其所八分書?!短茣緜?、金石文字記、徐州志》

      裴漼

      [唐代] 裴漼

      裴漼(?—736),絳州聞喜人也。世為著姓。

      薛戎

      [唐代] 薛戎

      薛戎,字元夫,河中寶鼎人。少有學術,不求聞達,居于毗陵之陽羨山。年余四十,不易其操。江西觀察使李衡辟為從事,使者三返方應。故相齊映代衡,又留署職,府罷歸山。福建觀察使柳冕表為從事,累月,轉殿中侍御史。會泉州闕刺史,冕署戎權領州事。

      平曾

      [唐代] 平曾

      平曾,穆宗時人。唐以府元被絀者九人,曾其一也。長慶初,同賈島輩貶,謂之舉場十惡。曾后謁李固言于蜀,幕中皆名士,曾輕忽無所畏,遂獻《雪山賦》。李覽,命推出。不旬日,再獻《鯸魚賦》曰:"此魚觸物而怒,翻身上波,為烏鳶所獲,奈魴鯉笑何。"李覽之,遂不至深罪。卒以恃才傲物,沒于縣曹。留有詩三首!

      李巖

      [唐代] 李巖

      (?—約751)唐趙州高邑人。李從遠子。年十余歲,會中宗祀明堂,以近臣子弟執籩豆,巖進止中禮,授右宗衛兵曹參軍。歷洛陽尉,累遷兵部郎中,進諫議大夫,封贊皇縣伯,終兵部侍郎。善草隸。

      朱晝

      [唐代] 朱晝

      [唐](約公元八o六午前后在世)字不詳,廣陵人。有詩三首。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元年前后在世。貞元間,慕孟郊之名,不遠千里而訪之,故為詩格范相似。與李涉友善,常相酬唱。其余事跡均不詳。

      張仲方

      [唐代] 張仲方

      張仲方,韶州始興人。祖九皋,廣州刺史、殿中監、嶺南節度使。父抗,贈右仆射。仲方伯祖始興文獻公九齡,開元朝名相。仲方,貞元中進士擢第,宏辭登科,釋褐集賢校理,丁母憂免。服闋,補秘書省正字,調授咸陽尉。出為邠州從事,入朝歷侍御史、倉部員外郎。

      劉太真

      [唐代] 劉太真

      劉太真 [唐] (約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唐代詩人,今安徽宣城市(古宣州)人。生卒年、生平、字、號均不詳,約公元七八九年前后在世。善屬文,少師事詞人蕭穎士。天寶末,(公元七五六年)舉進士。大歷中,為淮南節度使陳少游掌書記。累遷刑部侍郎。貞元四年,(公元七八八年)德宗詔群臣宴曲江,自為詩,群臣皆和。帝自第之,以太真、李紓等為上。遷禮部,掌貢士,多取貴近子弟。后坐貶信州刺史。

      知玄

      [唐代] 知玄

      知玄,全稱釋知玄。字后覺。俗姓陳眉州洪雅人。母魏氏。夢月入懷。因而載誕。乳哺之間。見佛輒喜。五歲祖令詠華。應聲而就。七歲遇泰法師在寧夷寺講涅槃經。玄入講肆若睹前。因是夕夢佛手案其頂。遂出家焉。十一落發。詣唐興西安寺。傳大經四十二卷遠公義疏辯師圓旨一百二十五萬言。指擿緇徒。動露老成。時丞相杜元潁作鎮西蜀。聞玄之名。命講于大慈寺普賢閣下。黑白之眾。日合萬數。噓噓而卒。卒年七十三。

      崔覲

      [唐代] 崔覲

      唐梁州城固人。業儒。躬耕自給。老無子,乃分田財奴婢各為業,與妻隱居南山。山南西道節度使鄭馀慶辟為參謀,不曉吏事,號稱長者。文宗時召為起居郎,辭疾不至,卒于山。

      元萬頃

      [唐代] 元萬頃

      [唐](公元?年至約六八九年)字不詳,洛陽人。生年不詳,約卒于唐武后永昌元年。[1] 。乾封中,(公元六六七年)從李積征高麗,為遼東總管記室。嘗奉令作文檄高麗,有譏高麗不知守鴨綠之險語。高麗遂移兵固守鴨綠,官軍不得入,萬頃坐是流于嶺外。遇赦還,拜著作郎時武后諷高宗召諸文士論撰禁中,萬頃與選。朝廷疑議表疏,皆密使參處,以分宰相權。時號“北門學士”。武后臨朝,遷鳳閣舍人,尋擢鳳閣侍郎。萬頃素與徐敬業兄弟友善,因為酷吏所陷,配流嶺南而死。

      黃巢

      [唐代] 黃巢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慧超

      [唐代] 慧超

      新羅國(今朝鮮南部)僧人。玄宗時經西域至五天竺求法。開元十五年(727)行至安西。著有《往五天竺國傳》3卷,慧琳《一切經音義》為其作音義。原書不存。敦煌遺書伯三五三二存此書殘卷,約數千字,其中存其自作詩5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收之。事跡即據此殘卷,并參羅振玉《雪堂??簳鴶洝肪硐?。

      滕倪

      [唐代] 滕倪

      滕倪,唐憲宗時閬中人?!度圃娫挕吩疲骸澳呖嘈臑樵?,嘉聲早播?!蓖骷葜]太守宗人邁,還蜀應秋試,卒于商于旅舍。僅存詩一首?!对葡炎h》載倪詩有佳句“的發不能容相國,也同閑客滿頭生”。及題鷺鷥障子:“映水不深意,見人無懼心”。同時杜牧亦有句:“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泛指貴人,不如倪之極言相國為尤佳。

      王播

      [唐代] 王播

      王播(759~830)字明敭(同“揚”),太原(今太原)人。貞元(786~805年)中擢進士,舉賢良方正異等。長慶初歷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和初拜左仆射,封太原郡公。卒,謚曰敬。工書,嘗書唐鳳翔尹李晟為國修寺碑?!短茣緜鳌?、《墨池編》、《佩文齋書畫譜》

      劉知幾

      [唐代] 劉知幾

      劉知幾(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舉進士。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開始擔任史官,撰起居注,歷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書少監、太子左庶子、左散騎常侍等職,兼修國史。長安三年與朱敬則等撰《唐書》八十卷,神龍(705年~707年)時與徐堅等撰《武后實錄》。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與譜學家柳沖等改修《氏族志》,至開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錄》二百卷,四年與吳兢撰成《睿宗實錄》二十卷,重修《則天實錄》三十卷、《中宗實錄》二十卷。

      李馀

      [唐代] 李馀

      李馀(?--?),四川成都人。唐文宗大和七年(833)狀元。一說長慶三年進士。工樂府。曾任職湖南。

      劉猛

      [唐代] 劉猛

      生卒年不詳??ね沓?今江蘇徐州)。安南都護延祐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客居梁州,作古樂府詩數十首。元稹至梁州治病見之,謂“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其有雖用古題,全無古義者”,“或頗同古義,全創新詞者?!币蜻x10題相和,但劉猛原唱已佚。張為《詩人主客圖》以劉猛為高古奧逸主之入室。事跡見元稹《酬劉猛見送》詩、《唐詩紀事》卷四六?!度圃姟反嬖?首。

      杜淹

      [唐代] 杜淹

      杜淹(?-628年),字執禮,京兆杜陵(今陜西長安)人,唐朝宰相,隋河內太守杜征之子。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為官,擔任御史中丞,后效力于王世充,授為吏部尚書。投降唐朝后,被唐太宗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楊文干事件中受到牽連,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繼位后,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后以吏部尚書之職參議朝政,成為宰相。貞觀二年(628年)病逝,追贈尚書右仆射,謚號為襄。

      陸堅

      [唐代] 陸堅

      陸堅,河南洛陽人。善書,初為汝州參軍,再遷通事舍人,以給事中兼學士。初名友悌,明皇嘉其剛正,更賜名。為中書舍人,以集賢學士供儗太厚,議白罷之。張說曰:“麗正乃天子禮樂之司,所費細而所益者大。陸生之言,蓋未達耶?!钡壑?,遂薄堅。

      錢镠

      [唐代] 錢镠

      錢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創建者。錢镠在唐末跟隨董昌鎮壓農民起義軍,累遷至鎮海節度使,后擊敗董昌,逐漸占據兩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謚號武肅王,葬錢王陵。錢镠在位期間,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由是“錢塘富庶盛于東南”。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鄭啟

      [唐代] 鄭啟

      生卒年不詳。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鄭谷兄,生平不詳?!度圃姟反嬖?首。

      楊於陵

      [唐代] 楊於陵

      楊于陵,漢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父楊太清,客居河朔,死于安史之亂。六歲時因戰亂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歲,擢進士第,授潤州句容(今江蘇)主簿,節度使韓滉將女兒嫁給他。貞元八年(792年),入朝為膳部員外郎。歷官吏部郎中、中書舍人、潼關防御、鎮國軍使(今陜西華縣)、浙東(今浙江紹興)觀察使,入為京兆尹(首都市長),“奸人無所影賴,京師豪右大震”,官至戶部侍郎。

    2. 34
    3. 35
    4. 36
    5. 37
    6. 38
    7. 39
    8. 40
    9. 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_插B内射18免费视频_黄色网站在线视频_国产真人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1. <b id="x0hdm"></b>
    10. <sup id="x0hdm"></sup>